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对立与统一—兼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发布时间:2018-08-26 07:50
【摘要】: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西方社会两个最重要的道德哲学流派。作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趋向,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在相互辩驳、相互争斗中发展和嬗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不仅各自的范畴体系和理论内容不同,而且在众多伦理问题上两者观点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同时,在相互诘难中两者又不断相互接近、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同样存在诸多共性乃至理论一致性。当代的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这一发展,使得超越两者的对立并最终走向统一成为可能。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统一,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Abstract]:Utilitarianism and deonticism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chools of moral philosophy in western society. As two basic theoretical trend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oral philosophy, utilitarianism and deonticism ar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in the process of refuting and fighting each other. The antagonism of the two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the different category systems and theoretical contents, but also in the different or even diametrically opposite views on many ethical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cross-examination, the two side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merg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re are many commonalities and even theoretical consistency between the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tilitarianism and deonticism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nscend their antagonism and finally to unify. The unity of utilitarianism and deontolog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moral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
【基金】:2011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中国传统生命哲学与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D11XJY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2-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霞;;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功利与道义的统一[J];学理论;2010年04期

2 陈伦华;论道德本质的功利和非功利二重性[J];前沿;2005年10期

3 陈根;;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4 史育华;;谈“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内在统一性[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高瑞泉;鱼和熊掌何以得兼?——“义利之辩”与近代价值观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庄三舵;;中国传统道德哲学:道义论遮蔽下的功利主义[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盛晓明;马婷婷;;工程史上的水门事件——Hydrolevel案例的经典伦理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8期

8 林楠;陈庆超;;道德判断何以必要与可能——以人体悬挂事件为个案的分析[J];探索;2008年01期

9 吴志樵;论功利主义与道义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云玺,王彦秋;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刍议[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贵;;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道德的二重性及其人性根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3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4 赵修义;;功利主义再反思[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贾新奇;;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与道德心理学的意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6 徐锦中;郭莹;;在中西道德哲学比较中对义务论和目的论的解读[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贻庭;;中国传统功利主义述评[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高国希;;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会林;集体主义:功利伦理与奉献伦理的辩证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2 肖君华;解析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的方法论原则[N];光明日报;2004年

3 徐宗良;生命伦理的三项任务[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彭国华;网络世界中的伦理[N];人民日报;2002年

5 邢贲思;理性、正义和善[N];学习时报;2002年

6 李钢;探寻网络世界的“良知”[N];光明日报;2002年

7 丁栋虹;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性[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9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蒙;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冯洁;论戊戌时期的乐利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俊;制度辩护:问题和进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成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规范性探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道玖;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陈绪新;信用伦理及其道德哲学传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满园;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李波;从功利主义到正义论的嬗变及其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杨志华;普遍规定主义与偏好功利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立林;西季威克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赵琦;制度—功利与道义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翠;功利与公正的伦理走向与现实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肖婧;行政责任视域下的行政伦理困境解救[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杨青利;《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风冰;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4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04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