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的伦理关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31 15:57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未富先老"问题开始凸显。中国的社会养老从无到有,通过逐步完善,已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正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养老的保险功能较为单一,养老制度的发展失衡,传统孝道观念的淡化,人文伦理关怀匮乏等等。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实施养老伦理关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运用伦理关怀,不仅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养老体系,还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孝育氛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stride forward to the aging society, and the problem of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begins to protrude.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multi-level pension security system from scratch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While we see the achievements, we also need to face up to some objectiv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s relatively single,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system is out of balanc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s desalinated, the humanistic ethical concern is scarce and so on.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and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the care for the aged. The application of ethical solicitude not only helps to perfect and perfect the social pension system, but also helps to form a good atmosphere of filial piety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truly realize "the sense of security and the support of the old",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82;D6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树文;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陈美;;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约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9年10期

3 袁同成;;“义庄”:创建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参鉴——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理论导刊;2009年04期

4 谢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功能浅探[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年祥,项光勤;进城农民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范琛;张朝辉;;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3 吴芸;;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4 沈香琴;马如武;刘新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5 赵云;潘小炎;;广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李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7 周青;;中国纯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刍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成艳;张格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李中义;;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日本经验借鉴[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10 石亭亭;;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向群;;中国现阶段老年社会保障政策评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杨一帆;辜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反思与展望——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的研究[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章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曹文献;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选择与可持续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瑞书;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成鑫;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邹萍;论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政府农业经济职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宏武;广州市花都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杨;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魏国升;朝阳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佟德军;广西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晏红云;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霍慧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韩宝磊;我国慈善组织筹资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志华;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闫聪;河南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庆兰,费静;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变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唐力行,徐茂明;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3 王德文;;社会变了,农村养老怎么变?[J];科学决策;2006年04期

4 吕军;;新型农保试点扫瞄[J];四川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5 张翔凤;近代苏州碑刻中的乡绅自治与宗族保障[J];史林;2003年04期

6 李江 ,曹国庆;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中宗族义田的发展[J];农业考古;2004年03期

7 谭克俭;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2年02期

8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J];社会学研究;1991年05期

9 王日根;义田及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之社会功能浅析[J];社会学研究;1992年06期

10 吴忠民;论公正的社会调剂原则[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洪兰;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1997年08期

2 戴荣明;社会转型时期的义利之辩[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史兆光;;海洋科技的伦理审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4 弓丽娜;;浅议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周宇;陈运雄;;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个人品德建设[J];湘潮(下半月);2011年04期

6 ;我院举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状况与重建”座谈会[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7 王守昌,,王海泉;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07期

8 傅正文;略谈社会转型时期的婚姻道德[J];探索;1997年05期

9 戴安良;;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J];探索;2006年05期

10 弥沙;武卉昕;;社会转型时期既“好”又“善”的生活如何可能[J];学术交流;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卢肖文;;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3 赵升有;;尽孝是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多来;蒋福明;蒋娜;;伦理关怀:老年护理伦理学问题提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姚国宏;;论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及现实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何书超;;《二十四孝》对发展当代孝文化的有益启示[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斌斌;;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整合[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张勇;;关于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转变的理论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吴东旭;;实事求是地审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继伦;在伦理关怀中构建和谐社会[N];吉林日报;2005年

2 张萃萍;行政道德要有制度的伦理关怀[N];学习时报;2007年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哲学博士 潘自勉;探寻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向度[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6 尹建新;儿童国际收养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渭波;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学诠释[D];苏州大学;2005年

3 毛小林;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审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秋艳;建构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雅丽;关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文婧;循道派创始人—约翰·卫斯理的社会伦理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娟;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洁;当前我国“剩女”现象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酒海泉;网络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晓峰;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5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15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