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视野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培育

发布时间:2018-09-07 22:05
【摘要】: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风是社会精神风尚的体现。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并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为解决当前社会一些领域和地方存在道德失范、优秀家风流失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以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为龙头,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家风建设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Abstract]:Family is the basic unit of national and social life. It i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lorious tra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good family style.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racticed and innovated Marx's and Engels' family view, 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moral anomie in some fields and places and the loss of outstanding family style.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Marxist concept of family as the guid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cadres' style of family as the leading role, promot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family style and the formation of good social customs.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颖;论家庭文明建设的社会约制机制[J];道德与文明;1997年06期

2 刘齐家;对家庭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丁原明;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诠释[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天津市河北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纪实[J];道德与文明;1996年03期

5 魏英敏;“孝”与家庭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文良;开展家庭美德建设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J];文明与宣传;2003年01期

7 戴祥俊,储兆瑞;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J];江南论坛;1998年05期

8 吴济宜;家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石油教育;1995年Z2期

9 赵继伦;把握城市整体文明建设的着力点[J];道德与文明;1996年02期

10 陈勇;部分省市“文明家庭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津召开[J];道德与文明;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廷树;;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家庭文明[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焦振芳;;我对孝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浅见[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廷树;;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家庭文明[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丽静;郑州市全面推广“家庭文明代表制”[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鲍宗豪;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家庭构建[N];文汇报;2007年

3 记者  柯颂;“仁孝工程”推明星[N];中山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22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2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