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贤者宜居高位——略论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政治伦理思想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8-09-18 07:40
【摘要】:虽然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政治伦理皆有"贤者宜居高位"的政治断言,但两种文化视域对于"贤者"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粗略地说,儒家认为君子之"德"是宜居高位的根本理由,恻隐之心或者对于他者(人民)的同情与关爱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但在古希腊那里,好人的理与情则是对立的。好人的理性要么能够制服激情(亚里士多德),要么完全抵制激情(柏拉图),理性卓越或实践智慧才是贤者宜居高位的根本理由。由此出发,这两种贤者政治还表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一,先秦儒家更强调以"仁义"为代表的君子美德,而古希腊则更看重国家的"正义";其二,先秦儒家更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教化,而古希腊则更看重"政体"的设定;其三,先秦儒家思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复古情怀,而古希腊政治伦理则更倾向进行理想化的思辨。
[Abstract]:Although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pre-Qin Confucianism and ancient Greece both have the political assertion that "the virtuous are fit to occupy high positio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irtuou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wo cultural perspectives. Roughly speaking, the Confucian thought that the "virtue" of the gentleman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high position, and compassion or compassion for the other (people)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factors, but in ancient Greece, the reason and feeling of good people are opposite. The reason of a good man is either to subdue passion (Aristotle) or to resist it altogether (Plato).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som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age politics: first, the pre-Qin Confucianists emphasized the virtue of a gentleman represented by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while ancient Greec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justice" of the state. Pre-Qin Confucianism emphasized individual cultiv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hile ancient Greec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me"; third, the pre-Qin Confucian thought showed more obvious feelings of returning to ancient times, while ancient Greek political ethics tended to carry out idealized specu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11㤘ZD084)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分类号】: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东方朔;;“先王之道”与“法后王”——荀子思想中的历史意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贝淡宁;;贤能政治是个好东西[J];当代世界;2012年08期

3 杨国荣;;贤能政治:意义与限度[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谌耘;腾小艳;;柏拉图和孔子的“理想国”的相似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雍自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体育运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谢江平;;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6 王云;古代希腊的灵魂观念及其历史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张明国;;试论人工自然的本质和创造及其规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肖正德;;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刘铁芳;;为哲学教育而辩——《苏格拉底的申辩》释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芮欣;;书写!解释!——犹太-基督教文化中逻各斯的另一种诠释:以德里达、哈德曼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5 魏福明;;儒家“贤能”治国及其现代价值[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6 梁益坚;;艾思奇与哲学学习的方法[A];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6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南钢;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莹s,

本文编号:2247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47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