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之特性——以儒家、亚里士多德“德性”说之比较为论域
[Abstract]:Confucianism first discussed the category of "virtue" in the mean,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earlier than Aristotle in "Virtue" in "Nigomako Eth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onfucian and Aristotle's theory of "virtu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ucian theory of "virtue" and Aristotle's theory of "virtue": the Confucianists mix "virtue" with "nature". Aristotle made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virtue" and "nature"; the Confucianists thought that "virtue" was called "nature" and was "ordered" by "heaven", while Aristotle thought that "virtue" came from "practice" or from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rational virtue) or custom (ethical virtue); Confucian "benevolence" (love) virtue as "the best", Aristotle "mean" as "the highest good" (the greatest good), "justice" as the full virtue. Taking "benevolence" as the whole moral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Confucian ethics, which is to advocate love and care among people, not equality among peopl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92;B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倩;;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邵孔发;;自然的人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程立涛;;“社会公德”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瑞元;;关于张载哲学中“心”的定位问题之我见——以修养工夫论为背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孟凡周;;魏源人性论思想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向达;李娟;;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本位思想的源流及其影响[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8 刘会新;武东生;;士、道统与政统——从教化的视角看古代儒士的历史作用[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9 侯淑静;;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再反思——药家鑫事件引发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忻;;二程理学思想中的文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永安;;对封建旧秩序的冲击与市民社会新秩序的整建——“三言二拍”思想内容新探[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2 黄守红;万波;;隔水问樵夫——王夫之德育思想对传统德育问题的解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吴培德;;《中庸》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广培;;神的旨意与人的自由:尼撒贵格利的救赎观[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5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6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7 付灄;;浅谈道教与唐代士大夫科举入仕的关系[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九卷)[C];2014年
8 罗林;陈斌;;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A];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九卷)[C];2010年
9 凌友诗;;从闽派理学看精神文明建设——以胡宏与朱熹的学说为例[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10 朱光磊;;佛教慈善精神的两层构架与圆善旨向[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延苗;何炳武;;康德与朱熹“至善”概念之比较[J];人文杂志;2007年02期
2 杨华;;试论西方“至善”观的历史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陈文昌;;康德“至善”概念的完整含义[J];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洪璇茉;朱倩;;追求“至善”的人生[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5 张光闪;;古希腊伦理思想中“至善”观的演变述评[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立文;;当今社会需要“至善”观念[J];人民论坛;2010年24期
7 魏娇;余娟;;追求“至善”的人生与社会意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胡建;追求“至善”──幸福与道德的匹配一致──古希腊社会文化价值目标的演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张双喜;;透视职业道德“德知”与“德行”的关联[J];教育与职业;2002年11期
10 崔永东;传统价值取向的两个误区[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曾稚 作者为显简阳市柏树乡中心教师;求真 至善 达美[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阎崇年 教授;读史与修身[N];天津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苏娅 陈小林;追求“至善”的杨森药业[N];经济日报;2005年
4 翟春阳;“扶贫”是一种消费品[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治平;试论孙子思想的至善境界[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6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5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