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

发布时间:2018-10-12 16:11
【摘要】:施密茨以新现象学的情感理论为基础对情感伦理进行了讨论。他把具有空间性、客观性的气氛特征的情感作为一个权威来理解,为伦理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视阈。情感作为整体性的气氛提出了一种绝对的要求,成为道德准则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了道德准则的约束力。这种情感在"人的回归"中产生,在"人的解放中"成长,人在情感中审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作为超越道德的伦理——德性是一种身体性的践行,是在情绪震颤中阐明的。施密茨的情感伦理赋予了自然德性,又用具有社会性的客观性的具有气氛特征的情感作为最后的权威作用,既返璞归真,又没有脱离社会实际存在,具有积极意义。
[Abstract]:Schmitz discusses emotional ethic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phenomenological emotional theory. He understood the emotion with spatial and objective atmosphere characteristics as an authority, and put forward a new horizon for ethics. Emotion, as a whole atmosphere, puts forward a kind of absolute request, become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of moral code, and strengthens the binding force of moral code. This kind of emotion comes into being in "people's return", grows in "man's liberation", and man examines himself in emotion, and then consummates himself. As an ethic beyond morality, virtue is the practice of body, which is illustrated in emotional tremor. Schmitz's emotional ethics endows the nature with virtue and takes the emotion with social objectivity and atmosphere as the final authoritative function. It is not only natural, but also not divorced from the social reality,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庞学铨;新现象学的情感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庞学铨;冯芳;;新现象学对海德格尔“在世存在”思想的扬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蔚;介词“把”和“将”的应用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关巍;;休谟对理性主义道德论的反驳和情感主义道德论的建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高全喜;;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4 曲广娣;;流浪乞讨何以成为可能——对流浪乞讨现象的法社会学考察[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5 夏纪森;;休谟的正义理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6 萨·巴特尔;;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张晓芒;;逻辑是一把“斧子”——什么是逻辑学和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李谧;;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研究生科学责任意识培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4期

9 李可;;司法如何认知:以“二阶论”为视角——与阎朝秀教授商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公共行政领域特殊的价值选择[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伟清;;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军平;;论公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价值的多维审视[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郝亿春;;快乐的本性及其在好生活中的位置——从德性伦理学的视域看[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詹国旗;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海云;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梦群;休谟正义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侯勇;个人慈善行为的伦理动因及其经济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慧丽;行政伦理视角下防治公务人员产生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于惠;麦迪逊宪政思想与苏格兰启蒙思想[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庞学铨;身体性理论:新现象学解决心身关系的新尝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226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6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