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可证立性”概念的诠证逻辑

发布时间:2018-10-30 17:08
【摘要】:"道德可证立性"概念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一概念又是晦暗不明的,加之学界在讨论商谈伦理学时对之不加辨明就草率使用,这造成了片面的诠释。对此概念加以辨析、明确其逻辑,从而有效诠证哈贝马斯的道德认知主义立场以及在此基础上追求道德普遍性之理论旨趣乃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ral probabilit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Habermas's ethics of negotiation. However, this concept is obscure in a certain sense,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use it hastily without distinguishing when discussing the ethics of negotiat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one-sided interpretation. It is an indispensable work to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this concept and to clarify its logic so as to effectively explain Habermas's standpoint of moral cognitivism and the theoretical purport of pursuing moral universality on this basi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罗凌云;;想象的想象:绝壁图存的知识分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蒋湘陵;赵玲;;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蔡桂生;;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延永刚;;论审美现代性的双重自反性[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徐家良;;新组织形态与关系模式的创建——体制吸纳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赵春燕;;规范之中的逻辑[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9 王晓;;法律论证中的因果关系研究——兼论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关系[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10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南丽军;;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再思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正爱;;生态秩序重塑的回应型法律范式解构——基于人类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的转型认识[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卢春荣;王森波;;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述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制度下乡(镇)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9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知文;;法律判决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蔡明;中国海事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林鹤;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东;挪用公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何东明;文本视域之当代西方建筑差异性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大志;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2001年04期

2 王英雪;;从中、英文中关于“水”的认知看隐喻的普遍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炎冰;张晓;;哈贝马斯的“普遍性”理念及其考察向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尉利工;利奥塔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之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3期

5 解战原;文兵;;多元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哈贝马斯对“共识”与“歧见”之争的化解[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嘉美;;论哈贝马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阐释[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傅永军;;批判的社会知识何以可能?——伽达默尔-哈贝马斯诠释学论争与批判理论基础的重建[J];文史哲;2006年01期

8 张美宏;;哈贝马斯合理性概念的价值追求——兼评康德、罗尔斯义务论的有限性[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9 马金杰;;正义与团结——论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J];求是学刊;2008年06期

10 杨泽树;;同调与异趣——评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对话[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童世骏;;多元主义文化条件下的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马珂;;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建构——争论及其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人权[N];学习时报;2002年

2 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N];光明日报;2006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吴情树;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三重制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哈贝马斯: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寻找替代品[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冯秀峰;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全面清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张文涛(人民大学清史所);哈贝马斯[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惠敏;普遍性反对普遍性[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袁学娅;认知与现实[N];中国旅游报;2001年

10 通讯员张海洋;信用认知亟待普及[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2 田润锋;哈贝马斯理性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程德文;法律的商谈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扬金;权利观与权力观重塑[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烘;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晓春;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荣;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与中国公共领域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珂;论哈贝马斯的国际政治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陆燕虹;哈贝马斯话语民主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睿;论哈贝马斯民主理论的文化合理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立权;哈贝马斯国际人权观述评[D];兰州大学;2007年

8 何丹;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杜梅;论哈贝马斯的正义思想[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厚田;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0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00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