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自然的伦理困惑及其出路——基于对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视角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western rationalism, man's control over nature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simple control, subjugation control and predatory control. Nowadays, the idea of controlling nature has become a kind of ideolog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Because of the control of na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lead to the loss of human value and ethical confusion. Out of the value of controlling nature, adhere to the ethical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nature, fully reflect the human beings in the control of nature in the plight of the emergence of ethical awake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from controlling nature to respecting nature, put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under ethical norms, so as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ethical method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respecting nature scientificall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唯物史观视野下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12BZX073)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勇民;路强;;论人对自然的责任意蕴——基于海德格尔思想的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5期
2 Н.А.别尔嘉耶夫 ,张百春;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J];世界哲学;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曾铁;;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张仁玲,蒋毓舒;文明方式的转变与科学发展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哲;刘融;张冰洋;;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基于中日垃圾处理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叶筱莹;;三峡的前世与今生——《孔雀的叫喊》的潜文本与景物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周清叶;;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生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 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张文刚;;“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7 祁建立;;高职不可轻视人文教育[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刘芳;李娟;;法律生态化:生态文明下中国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7 戚海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君恒,许玲;责任的伦理意蕴[J];哲学动态;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J];求索;2007年11期
2 王艳;;道德悖论研究述要与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3 王楠;;网络文化的伦理困境及对策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4 郭卫华;;论网络伦理责任对网络伦理困境的超越[J];前沿;2007年10期
5 王雷松;;传媒工作者的伦理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雷松;;伦理学角度下安乐死的考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池忠军;突破官僚制伦理困境的可能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冯明;郭雅丽;;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研究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6期
9 谈敏;石宏伟;代姗;王伟生;;新媒体视域下伦理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文亚青;伦理困境与诚信行为准则[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学民;;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张玉琛;;道德哲学视阈下的科技进步及其伦理困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曾慧芳;;科技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薛有志;彭华伟;饶R,
本文编号:2300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0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