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应对与道德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

发布时间:2018-11-12 19:01
【摘要】:由理性形而上学向实践哲学转向,是当代道德哲学进程中的突出现象。这可以从评判现代道德哲学的问题、改进传统形式逻辑、道德悖论现象研究的异军突现,以及中国伦理学样式的分化与转型等角度得到证明。当代道德哲学研究实践转向的学术立场和意义向度是应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挑战,其逻辑走向和价值目标应是构建道德哲学实践的理论体系。
[Abstract]:The shift from rational metaphysics to practical philosophy i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moral philosophy. This can be 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judging the problems of modern moral philosophy,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formal logic,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armies in the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moral paradox,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Chinese ethics. The academic stand and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moral philosophy research turn to the challenge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moral field, and its logical trend and value goal should be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ral philosophy practic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X020)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彼得·贝尔哈兹,郇建立;解读鲍曼的社会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韩德强;;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薛雯;“颓废”的美:城市的另一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溢木;;人本与德性的交替: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主要特征——以古希腊两部史诗为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木才,曹福金;时代性"道德裂变"及其道德哲学拯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高湘泽;道德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本然意蕴[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吴凡明;;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道德哲学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王兴国;;“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读《<伦理学原理>批注》[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年03期

5 ;“当代视野中康德的道德哲学”国际研讨会通知[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6 董群;;缘起论对于佛教道德哲学的基础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7 李锋;徐庆利;;朱熹与康德道德哲学契合之探寻[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8 牛庆燕;;“自然观”与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演绎[J];东方论坛;2011年01期

9 戴兆国;;人永远走在向善的路上——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人类学意蕴[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B.玛吉;初晓;;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推荐读物(续完)[J];世界哲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琛;;道德哲学视阈下的科技进步及其伦理困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郑玮;;“实践转向”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戴兆国;;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起源和理论转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杨文登;丁道群;;以实践的观点看两种取向心理学的对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吴彤;;试论S&TS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策略——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野看[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崔宜明;;道德哲学之重建——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伦理变革[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昱东;;“中立主义”与和平主义——试论罗素的道德哲学与和平主义思想之关系[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义天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正义之争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林淼;必须从道德哲学上寻求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南开大学哲学系 陆扬 李美红;一股超越了善恶的生命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上海 鹅湖人;道德存在之追问[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江怡;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演变[N];学习时报;2007年

7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研究院院长 克里斯托弗·贝瑞;真实的亚当·斯密[N];文汇报;2009年

8 周原(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生);东海西海,,心同理同?[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樊浩;耻感的道德哲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邓刚 综合编译自[法]《文学杂志》;法国思想界最新动态(二)[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江波;威廉姆斯道德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4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7 朱振林;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尚建飞;自然之性与善的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晶晶;实践转向,转向何方[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多旭;戴震道德哲学评析[D];安徽大学;2004年

3 郝婧婧;弗兰克纳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丽霞;论道德哲学视野下的程序正义[D];山西大学;2008年

5 刘海明;论《万民法》的理论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建荣;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7 王香萍;麦金太尔道德哲学的方法论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贺方刚;自由之“知”何以可能[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小华;休谟道德哲学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周珂;科尔伯格道德哲学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7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27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