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走向一种良性的道德相对论:从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到以行为对象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12 16:05
【摘要】:通常的道德相对论经常被谴责、蔑视和嘲笑为一种荒谬的理论,黄百锐提出了一种多元相对论或有约束的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免了通常的道德相对论所面临的问题,但黄百锐的道德相对论仍然有没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道德相对论来加以解决。这种新的道德相对论以行为对象为中心,相比之下,通常的道德相对论则是以行为主体或评判者为中心。行为对象相对论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是一种个体而非群体的相对论,但它仍然可以发挥调节和促进个体之间社会合作的功能,因为它尽管是个体主义的,却不是主观主义的。行为对象相对论既是一种道德实在论,又是一种道德普遍主义,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Abstract]:The usual moral relativity is often condemned, scorned and ridiculed as an absurd theory, and Huang Bi-rui has proposed a kind of multivariate relativity or restricted relativity, which has to some extent succeeded in avoiding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usual moral relativity. But Huang Bairui's theory of moral relativity still has unsolved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by developing a new kind of moral relativity. This new theory of moral relativity centers on the object of 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theory of moral relativity, which is centered on the subject of action or the judge. One of the peculiarities of behavioral object relativity is that, although it is an individual rather than a collective relativity, it can still play a role in regulating and promoting social cooperation among individuals, because it is individualistic, But not subjectivism. Object relativism is not only a kind of moral realism, but also a kind of moral universalism,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respect the different ways of life of others.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朱熹的伦理学与后伦理学之别[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刘鹿鸣;;《近思录》与《中庸》《大学》文本的内在同一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赵妙法;;朱熹的是非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吴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冯长明;李松志;王咏红;;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8 郑继猛;冯静;;论柳宗元寓言的荒诞性[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刘瑾辉;;清代《孟子》考据学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傅于川;;朱熹理学学脉渊承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琴;胡宏“知言”哲学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8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王雪萍;《周礼》饮食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婉星;《西游记》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任淮南;朱熹的修养论与佛学[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傅文玉;朱熹德育思想探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丹;隐性课程视角下汉代儒师形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旋;中国古代“法”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宁;《大学》伦理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谭柏华;黄干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爱仙;特异水稻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7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27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