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实体的宗法模式与唐律的内生逻辑分析
[Abstract]: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logic of "one quasi ritual" is to probe into the inner path of the fusion of Tang law and etiquette law from the depth level, and to reveal the legal logic origin of Tang law by dynamic concept deduction. To be specific, it is to take "benevolence" as the basic point of argumentation, and "benevolent people" to embody the ultimate legal appeal of "man as a person", thus giving birth to the logical progression of the entity level of "oneself, home and country". This is the carrier form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egal logic of "quasi-ritual" based on the stipulation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oneself"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as the leg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基金】: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律之‘礼’的内在逻辑与伦理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109014)
【分类号】:B82-0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国林;王彩虹;张小玲;;产业及其哲学问题[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扬;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娜;两《唐书》女性史料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9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云;陈爱华;;从价值同一性的历史构建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难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高月兰;;传统伦理精神的矛盾和悖论[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3 何世岳;;走出功利主义的梦魇[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浩;;耻感的道德哲学意义[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樊浩;高技术的伦理—道德悖论及其文化战略[N];光明日报;2004年
3 皖西学院政法系 王习胜;道德悖论研究探赜[N];光明日报;2009年
4 沈士光;应重视和解决社会伦理紧张问题[N];学习时报;2010年
5 张之沧;当代战争的伦理思考[N];学习时报;2010年
6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显中;道德自律的能力与涵养[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2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胡宁;伦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庞俊来;市民社会的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崔磊;唐代孝道伦理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文文;隋唐时期女性伦理略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方群;社群主义伦理学考辩[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杨;德性:生存之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9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5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