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
[Abstract]:Beauty and goodness, as well as truth, are human nature. But looking back on his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auty and goodness is not always harmonious. There ar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beauty and goodness in different s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eauty and goodness hav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opposition to common and fusion. This combination of beauty to goodness and goodness to beauty has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modern moral planning. Human beings will heal themselves 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beauty and emotion, perfect themselves, acquire goo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y acquire beauty, and save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of harmonious human nature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刍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小琴;;中国艺术伦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3 祝亚峰;;叙事伦理:小说叙事研究的现代形态[J];东方丛刊;2009年02期
4 杨澜洁;;红色经典影视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J];大学时代;2006年08期
5 龙建平;;论道德内化的前提条件——以情感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1期
6 张鹏;倪志刚;;当代影视传播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略论[J];电影文学;2009年13期
7 杨述刚;;对理性与情感的“交互性”误解——学界道德基础纷争之根由[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田智,罗俐琳;对中西伦理思想中整体主义发展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戴茂堂;李家莲;;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黄文红;周海春;;当代伦理学教育的三个误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蔡元;主体意识的生成与扩张[D];吉林大学;2005年
3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4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亚荣;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身体话语[D];上海大学;2007年
6 曹连观;文艺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亮;论约翰·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中三类福尔赛人的责任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舒侠;新世纪文学的道德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秀忠;论央视春晚受众审美心理的伦理向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敏;数字艺术与人类社会现实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滢;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丽瑾;五四女作家小说的道德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朝运;亚当·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金玉玲;文学天平上的道德砝码[D];新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姝;;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纵横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5期
2 王竞晗;;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辨析——基于品德养成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3 吴迪;;何谓艺术、艺术何为[J];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4 牛霖霖;;亚里士多德的审美与道德思想研究初探[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5 郑廷坤;浅析孔子的美学思想[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严运桂;;饱含着泪水哀歌 驱动着生命勇行——艾青早期诗歌苦难意象的蕴含与审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季晓燕;;让最好的选择我——我的文学批评观[J];创作评谭;2002年02期
8 盛月芬;;心雨潇潇[J];班主任之友;2003年02期
9 曹峻峰;;本体论意义上的美不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张会娟;;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显昌;;浅谈语文课堂素质教学中的审美[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3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王晓棠;;要培养观众的审美[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5 卓成金;;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自由飞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6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真理、德性和客观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7 谢友福;;动物在英汉谚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审美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9 杨航卓;;公路景观设计需要平淡朴实的审美[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严秀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输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斌;情感与表现[N];新疆日报(汉);2001年
2 叶润;老年人情感的六大误区[N];陕西科技报;2000年
3 吕健;音乐:情感的表达与沟通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吴芬;什么是情感变态[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鲁勤;浅议电视新闻播音员情感的把握[N];中华新闻报;2001年
6 刘亦学;从情感上走进新的生活[N];中国老年报;2000年
7 陈晓华;请用情感与学生交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陆勤;班主任的情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广州市八一学校 童德珍;学习英语的情感与氛围[N];广东科技报;2000年
10 通讯员 仇善文 记者 孙覆海;“情感工程”让外企工会活起来[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3 郑宜庸;审美之难——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4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6 岳海龙;中国城市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本存;宪政与德性[D];重庆大学;2007年
8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念祖;论生态建筑的审美趋势[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石远鹏;论大学校园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瑞红;殷商王畿故地《诗经》“风诗”与殷商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浪;高职《畜产品加工》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赵海燕;在“历史”与“现实”间深思与言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虎;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文静;生与爱的悲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付国辉;论情感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婷婷;我国电视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的审美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查伟东;教师情感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05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