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生命的活力和向力使美从生成走向社会伦理

发布时间:2018-12-06 15:50
【摘要】:生命的活力和向力使人超越动物性感觉活动,进入一种形式感的感知、理解和想象,产生出一种凭对象形态打动心灵的形式导引现象。它在被形式引领的同时加上了理性判断和精神升华,渗入了社会生活善的伦理意向,为人成为社会的人从感性需求上生成了动力,这才是人的"身体"生成美感的根本原因。人从美感中生成的形式感在经历了长时段发展进化的积淀和磨砺后,又在伦理观念和社会组织形式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距离和形式感也是社会伦理的必要条件,只有超越了身体而走向美感境界和社会伦理,美才有存在价值,人也才有"自由理想"可言。
[Abstract]:The vitality and direction of life enable people to transcend the activity of animal sensation and enter into the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on of a sense of form, which leads to a phenomenon of form guidance which moves the soul by object form. It is guided by the form at the same time with rational judgment and spiritual sublimation, infiltrating the ethical intention of good social life, and generating motive force for people to become social people from the emotional needs,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aesthetic sense of human "bod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sense of form produced by people from aesthetic sense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ethical concept and the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Distance and sense of form are als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ocial ethics. Only by transcending the body to the realm of aesthetic feeling and social ethics, can beauty have its value and man have "free ideal" to speak of.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审美活动的生命境界层次与美育关系研究”(编号:NJSY12095)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强;;从审美发生角度看康德对美的研究[J];学术界;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万娜;;现代性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9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建秋;“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设计艺术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强;;美是生命活力的表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4期

2 徐碧辉;;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J];学术月刊;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366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6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