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环境育人思想的现实价值
[Abstract]:Wang Yangming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moral educ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infecting people with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be educated unconsciously. This coincides with some ideas in modern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ory, which is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Learning from Wang Yangming's though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 should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material environment, constantly improve various laws and regulations, optimize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society, and carefully construct a healthy microscopic environment in moral education of the times.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问题研究”:13051360
【分类号】:B24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华朋,魏战刚;王阳明道德教育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王鹏飞;曾勇屏;;王阳明环境育人与三维模式德育环境[J];求索;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康丹丹;梁建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高校德育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4期
2 张伟强;;论马克思主义德育人际环境理论的新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伟强;;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大学关系文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温文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德育构建的路径选择[J];前沿;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良鹏;知与行: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林雄;阳明心学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南昌大学;2012年
3 周辉;基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德育实效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路平;;王阳明“龙场悟道”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启示[J];贵阳文史;2010年04期
2 安民;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王勇;试论王阳明的社会历史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丁为祥;;觉悟、认知与生存境界——王阳明“龙场大悟”的发生学解读[J];哲学研究;2009年11期
5 А.И.科布泽夫;王德有;;王阳明与道家哲学[J];世界哲学;1988年02期
6 沈善洪;钱明;;论王阳明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屠承先;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8 陈寒鸣;论王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从政治文化视角对阳明心学的透视[J];河北学刊;1996年01期
9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J];浙江学刊;1996年05期
10 康家伟;论龙场悟道[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兆路;潘钰卿;;说性灵,道阳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张庆熊;;瑞士学者耿宁谈王阳明的“良知”与“见闻之知”[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开泰;;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5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耿宁;曾亦;;王阳明及其弟子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关系的讨论[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张永新;;王阳明的社会教化思想与活动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朱承;;形上致思路径下的人间秩序——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说新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少雄;上杭兴起“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究热[N];闽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蒋凤;“象祠与王阳明”高级学术论坛在黔西举行[N];毕节日报;2010年
3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王阳明:论自然知识[N];光明日报;2011年
4 北京林业大学 王传书;全球视角下的王阳明[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山东潍坊第七中学 韩英;王阳明观竹的哲学启示[N];学知报;2011年
6 解玺璋;该轮到王阳明了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余怀彦 岳红玲 录音整理;陈来:王阳明哲学的圆融境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帅佳希 唐施颖;纪念王阳明龙场悟道五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9 方其军 顾玮;知行合一 薪火相传[N];宁波日报;2011年
10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 杜维明 中国著名画家 范曾;东西交流开创文化新天地[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2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3 朱晓鹏;王阳明哲学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瑞波;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童中平;随处体认天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史革新;晚清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因奇;唐君毅论王阳明哲学[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雷松;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李剑虹;王阳明哲学对《大学》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03年
5 赵晶;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利娜;道德主体性视域里的王阳明“良知”学说[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艳珍;论王阳明的圣人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战刚;王阳明德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白静;试论王阳明的“格物”正心说[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张建华;王阳明良知学说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