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及其相关论争
[Abstract]:The core topic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its related debates have lasted for decades.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controversy of views of various schools within the theory is a necessar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iscipline, but some basic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gradually clarified in the debate, and ecological ethics seems to have to make great efforts in this respect. It takes time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some basic issues,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in Chinese context is still brewing. The core topic of ecological ethics is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r the intergenerati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ethical relationship mediated by man and nature. Whether nature, as a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and waste discharge sites for a certain purpose, has tool value or intrinsic value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 interests and is not transferred by its subjective will; The fallacy of naturalism is the most powerful and persuasive theoretical basis to refute the values of naturalism.
【作者单位】: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编号:11BZX029)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庆德;彭月霞;;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包庆德;;评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4期
3 陈嘉明;;事实与价值可分吗——以生态伦理学为视角[J];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4 包庆德;生态哲学操作:西部资源环境与经济生态三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2期
5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张华夏;广义价值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包庆德;;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章建刚;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7年11期
9 李德顺;从“人类中心”到“环境价值”──兼谈一种价值思维的角度和方法[J];哲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甘绍平;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J];哲学研究;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5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王振钰;;《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智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丁岩林;;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人与自然关系说的逻辑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蓝华生;;环境价值理论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白平则;;自然生物的权利——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沈文萍;;动物法律地位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宗奉;生态学视角的农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包庆德,刘桂英;生态学:学科视界的扩充与研究层次的提升[J];科学学研究;2005年05期
3 赵卯生;杨晓芳;;阿格尔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四重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4 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包庆德;理想与现实:可持续发展观分类与比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5期
6 包庆德;生态哲学操作:西部资源环境与经济生态三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2期
7 包庆德;从生态哲学视界看游牧生态经济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5期
8 包庆德,马冬梅;生态哲学:中国科学哲学界的研究及其关注度——从《自然辩证法研究》载文状况看生态哲学研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0期
9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10 包庆德;;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东泉;[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平;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海平;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波;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彭锦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丁祖荣;朱棣;;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6 刘小勤;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理论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妍,赵哲远;论生态伦理及其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细玲;对三明市企业生态伦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小青;生态伦理何以可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4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238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41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