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共同体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研究
[Abstract]:Micro-engineering ethics focuses on th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enginee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ouble helix between engineering cre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engineering o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s running out of control. It is imperative to construct macro engineering ethics from the community view of engineering community. This macro turn covers four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society, th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of engineers in the broader social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engineering decision making on society and politics and the efforts of engineering in providing a good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is will help engineers better practice the ethical principle of "using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omote human welfare" and enable engineering to meet both human expectations for "access" and concern for "remote us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13-XZ-1)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3 童中贤;城市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与权益保障[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周家洪;论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廖小平,成海鹰;论代际公平[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6 李伯聪;;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10年04期
7 张秀华;;工程共同体的本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6期
8 徐海波;程新宇;;论工程师的伦理困惑及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8期
9 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哲学动态;2007年08期
10 李伯聪;;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哲学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胡晓兵;;复杂性农业技术的社会选择——现代化大农业的复杂性思考[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10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t,
本文编号:238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