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形成规律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law of the formation of moralit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aw of moral form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moral heteronomy to moral self-discipline. In this process, moral heteronomy and moral self-discipline do not appear alternately, but the subject of morality is under the norms of moral heter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complet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oral subject's cognition of moral norms, the intensity of moral heteronomy is gradually weakened. When moral self-discipline reaches a certain height, the mandatory moral heteronomy disappears, and the role of moral norms is finally realiz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8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10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令银;道德自律: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J];现代哲学;2001年04期
2 卫荣凡;;充分发挥道德自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红旗文稿;2007年01期
3 游本身;;和谐社会呼唤道德自律[J];秘书之友;2008年04期
4 于丽霞;吴明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6期
5 徐凌霄,陈国忠;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J];思想战线;2001年04期
6 徐凌霄 ,陈国忠;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J];文明与宣传;2001年12期
7 韩望喜;论道德自律[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8 张立敏;论道德自律的形成[J];发展论坛;2002年07期
9 何建华;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兼论道德自律的社会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郑廷坤;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学术道德自律倡议书[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倡议书[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学术道德自律倡议书[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学术道德自律倡议书[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卫荣凡;;道德自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吕信恩;;从众心理在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姝
本文编号:2389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