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儒家孝道思想发展的影响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Xunzi,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ore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ought, incorporated many of his own understand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to the Confucian filial piety thought, extending the part of filial piety that maintains the ritual system and the loyalty of the count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brought new changes.
【作者单位】: 辽宁医学院;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
【分类号】:B222.6;B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怀君;儒家人伦思想的精神意蕴[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2 孙家洲;;先秦儒家与法家“忠孝”伦理思想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3 杨振华;;孟子对孔子“孝”思想的发展[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海红,李长泰;儒家人伦思想的建构与展开[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5 宋洪兵;韩非“法通人情”论探析——解读韩非的治乱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6 王保国;评荀子的君本论和君民“舟水”关系说[J];史学月刊;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润珍;安玉英;米叶芳;;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孟凯;;论“民贵君轻”与“君舟民水”——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孟凯;;由族群而社群的儒学转向——论孟子“窃负而逃”与荀子“从义不从父”的理论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李焯然;;通俗文学与道德教化——《伍伦全备记》与《彰善感义录》的比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桂荣;;荀子敬畏思想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02期
6 王习发;陈仁军;;教育心理场中生命意识的缺失与回归[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玉华;;孔子人际关系思想浅论[J];社科纵横;2011年01期
8 谭绍江;;论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杨桦;;浅谈孟子的孝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保国;;教化的政治与政治的教化——传统中原政治文化传播模式探析[J];学术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雁;韩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关立新;《韩非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孙颖;韩非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伯晋;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汉苗;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英来;荀子的管理思想[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盼盼;早期儒家政治哲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邱景华;先秦儒家君主论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学才;孟子仁和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谢文伍;韩非子法治思想研究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惠荣荣;从自由的道德主体到自觉的政治主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梁爽;论上古神话与儒家思想[D];辽宁大学;2006年
8 李向东;谈荀子的礼法和民生思想[D];郑州大学;2006年
9 解颉理;先秦“忠”观念的演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鑫;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东育;从“脱儒入法”到“脱亚入欧”[J];读书;2001年03期
2 冯天瑜;试论儒学的经世传统[J];孔子研究;1986年03期
3 龙佳解,张叶寒;儒学——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转换之学——评杜维明对孔子的“仁学”的诠释[J];求索;2003年01期
4 韩东育;《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J];史学集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荀子民族观初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田雄;;荀子天人合一观及其实现理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乔宏伟;;荀子、韩非社会思想之比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吕耀鹏;张召宁;;论荀子礼义治国的依据和方式[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于世君;试论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储敏;;浅论荀子的礼乐同构思想[J];文学教育(上);2008年11期
7 高建青;;“礼”“法”之间:荀子的“礼”性思考[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8 王常忠;;论荀子的兵学思想[J];管子学刊;1990年04期
9 王博;;论《劝学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义[J];哲学研究;2008年05期
10 王瑞功;;《荀子》写作动机简析[J];管子学刊;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段跃庆;;逻辑思维与先秦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程二行;;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通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马元良;;荀子的经济思想述评[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肇焱;;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文光;;儒家思想在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中的作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苗润田;论荀子的社会批判思想[N];山西日报;2009年
2 周炽成;荀孟在唐代的影响[N];山西日报;2009年
3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胡发贵;富民为本[N];光明日报;2011年
4 张哉;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柯美成;荀子的富国之学[N];学习时报;2007年
6 高剑峰 李峰;解开荀子诞生地之谜[N];山西日报;2002年
7 王杰;人性:中国文化的永恒课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北华大学 王光;殊途同归:孟、荀人性论的目的取向[N];光明日报;2009年
9 晁福林;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陈中浙;荀子“明分”思想的社会根源[N];今日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2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5 李晓英;先秦儒道对“德”“道”的诠释[D];河南大学;2007年
6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孟凯;正名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慧芬;荀子管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晖;荀子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伟;荀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武艳丽;孟子与荀子人性观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易波;性伪相分与凡圣异同[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黎;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蒋瑞;荀子的君相观[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8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41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