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对其主体德性人格的塑造
[Abstract]:The scientific subject achieves and prescribes itself because of its "doing"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 which makes it ascend to "divine character" or regress to "orc". However, the essence of scientific subject is to be a person and have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takes virtue as the core and constitutes moral personality together. The moral personality of the scientific subject is formed in the scientific activity and counteracted in the scientific activity, thus making the scientific subject more "good" and its activity completed more "wel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moral ecological personality of scientific subjec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scientific activities and realize human happines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2BZX078)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黄志斌;;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戴兆国;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理论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蓓;林亮明;;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其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孙荟;;《西游记》蕴涵的人生智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毛豪明;;“伦理”与“道德”辨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郑亚辉;;唐君毅人生境界论的价值与局限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戈华清;许颖;;以科技失灵为背景环境危机的法律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国涛;;“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名称解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谢魁;;从庄子技术有害论到现代西方技术哲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桂霞;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双重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4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悦;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宁;廉政制度的政治生态伦理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翔宇;论道德选择力及其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亚云;;“尝试教学”在科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2 沈琼瑶;;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3 林德宏;我所理解的科学思想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陈爱华;科学伦理何以可能[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李凯歌;;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1期
6 风爽;;论科学活动中幼儿的的探索性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1年02期
7 刁传秀;;活动论视域下科学与德性的契合[J];学海;2014年03期
8 杜艳忠;;浅谈幼儿园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神州;2012年36期
9 马向真;科学活动中的道德选择[J];道德与文明;2004年05期
10 袁茵,侯菊香,李有玲;科学活动对幼儿好奇心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付军;;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丽峰;科学活动中若干失误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晓燕;《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专题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小钊;基于化学家科学活动的化学探究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诗洋;苏轼科学思想与科学活动初探[D];山西大学;2013年
4 征咪;科学协会与身份认同:1714-1837年英国中产阶级的科学文化[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24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42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