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逆袭”现象的伦理探析——以“扶不起的老人”为例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82)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广洲;权威特征和功能的哲学论证[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李海波;郭建斌;;事实陈述vs.道德评判:中国大陆报纸对“老人摔倒”报道的框架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向俊杰;;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历与其对村委会满意度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4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宇青;温新荣;;试论人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9 韩志斌;;利比亚政治危机的历史探溯[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10 陈端洪;;人民必得出场——卢梭官民矛盾论的哲学图式与人民制宪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俊俊;;“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许建明;刘伟平;;制度性腐败的政治学[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文;地方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坚;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公信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年04期
2 陈阳;;青年典型人物的建构与嬗变——《人民日报》塑造的雷锋形象(1963-2003)[J];国际新闻界;2008年03期
3 万小广;;论架构分析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新闻界;2010年09期
4 王秀丽;韩纲;帕梅拉·J·休梅克;;《新闻调查》1996-2005:一种框架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1年12期
5 张克旭,黄敏;关注台海:网络媒体关于5·20事件报道的对比分析[J];新闻大学;2000年04期
6 林晖;;媒体多元条件下的多元新闻框架——以企业报道等为例[J];新闻记者;2007年04期
7 王春城;;行政问责制中主客体关系的平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分析[J];行政论坛;2009年03期
8 夏倩芳;张明新;;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549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