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之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颜青山;;当代德性伦理学的两种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樊浩;;“伦理形态”论[J];哲学动态;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侯道娟;;义务论视阈下的职业道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霞;;追寻美德——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归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温克勤;略论康德对“幸福论”伦理学的批判[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刘莉;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及其道德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4 张方玉;;德性: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体指向[J];唐都学刊;2008年01期
5 刘丹;;试析德性与幸福关系的历史演进[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颜青山;;当代德性伦理学的两种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杨豹;;回到亚里士多德——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解读与启示[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国银;;社会建设的伦理反思[J];社科纵横;2008年03期
9 龚群;;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观[J];伦理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任丑;;应用德性论及其价值基准[J];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德性是心灵的最佳境界——阿伯拉尔论至善与德性[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3 吴安春;;中国传统“德性论”哲学创造观及其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孔润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摘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秦裕;;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一个突破[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孔润年;;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之对立:寻找伦理学的实践论依据[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艳;;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3 皖西学院政法系 王习胜;道德悖论研究探赜[N];光明日报;2009年
4 ;伦理学:在于创造幸福本身[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彭国华;商谈伦理学的价值与现实际遇[N];人民日报;2009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廖申白;儒家传统与公共交往伦理的培育[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青山;挑战与回应: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的德性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3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8 马婷婷;效用主义的争论与现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唐瀚;超越悲剧:尼布尔的新强者德性论[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朱莉亚·安娜斯的德性观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乌日古玛拉;论意志对德性的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晓林;交往德性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黎松;康德德性论[D];西南大学;2013年
5 孙艾娣;论麦金太尔的德性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侯志峰;德性与规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皮兰娇;现代道德困境与德性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冀艳丽;莎夫茨伯利的道德情感论[D];复旦大学;2009年
9 龚莎;当代中国医患信任危机的德性论审视[D];湖北大学;2013年
10 高兴臣;麦金太尔的德性论评介[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66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