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的伦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21 00:10
本文关键词:预防犯罪的伦理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一大社会问题。道德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一直倍受关注,无论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是从道德与犯罪关系的论证上看,道德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可以通过道德预防来对犯罪进行预防,预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发生,是通过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采取社会性、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制止、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达到防止、消除与减少犯罪的目的。 现实中预防犯罪主要通过犯罪预测、道德预防、社会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警察预防以及刑罚预防等基本途径来实现。其中道德预防在预防犯罪中具有重要意义,道德预防从犯罪的根源入手,可以把犯罪扼制在萌芽之中;同时还具有社会调控的功能,能对对整个社会、阶级对其成员的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同时也能影响、激励、监督和批评社会成员的作用,起到有效的预防犯罪作用。 通过研究预防犯罪的基本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道德预防犯罪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理论对预防犯罪的意义。国内关于预防犯罪主要以古代儒家的“以德去刑”、“人性善恶”和墨家的“兼相爱”的理论为主,通过对以上三个理论的具体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古代道德在于预防犯罪中的意义,以及对当代预防犯罪的相关启示。国外预防犯罪的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对斯宾诺莎和卢梭两人有关预防犯罪的思想进行分析阐述。 在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中,道德和犯罪及其他社会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变动都会引发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对我国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缺失及成因分析,总结出当前预防犯罪中在道德调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思想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存在漏洞,家庭德育存在不当,以及自身修养不足等问题,从具体问题中分析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得出主要原因有:矛盾冲突和价值失范;市场管理存在漏洞;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忽视了道德和法律教育;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文化道德素质不高;以及个人自身道德思想浅薄等原因。 道德教化的个别性是由道德水平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因此要“因材施教”。由于德性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习得养成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命历程也不一样,因而道德水平必然存在差异,就应该区分在提高道德素质、修养时采取的措施。通过对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缺失及成因分析,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概括出相关预防犯罪的道德决策,,通过净化社会文化道德;环境加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学校改变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学校环境,树立优良学风;家庭转变教育思路,稳定家庭结构,树立典范作用等;个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良好个性特征,注重自我调节等方面来阐述预防犯罪中道德预防的做法。 建立符合当今社会的体制、经济结构、文化等道德体系,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赋予道德以新的内涵。不能因为道德教化的过程缓慢,而动摇对预防犯罪功能的信心。由于道德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人性追求,也是一种意志自律,所以达成这一境界的路程是非常漫长的。上古以舜之仁智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尚各花去一年时间,今天想要完成一个系统化的道德教化工程又岂止一年半载。我们为了寻求人性完善、生活幸福的,认识和坚定了道德对于预防、控制犯罪的作用,不能因过程的漫长和艰辛成为羁绊,因此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不懈努力。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直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和宣传活动,推动关于预防犯罪的进程,为我国预防犯罪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关键词】:预防犯罪 道德预防 道德调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导言11-16
-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4
- (三)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14-16
- 一、 预防犯罪与道德调节16-26
- (一) 预防犯罪的基本途径16-19
- (二) 道德调节在预防犯罪中的意义19-20
- (三) 伦理道德对预防犯罪作用的历史考证20-26
- 1. 以德去刑20-21
- 2. 人性善恶21-23
- 3. 兼相爱23-24
- 4. 西方相关理论24-26
- 二. 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缺失及成因分析26-39
- (一) 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的主要问题26-31
- 1. 道德对法律实现的辅助力度不足26-27
- 2. 社会思想道德环境不佳27-28
- 3. 学校德育存在漏洞28-29
- 4. 家庭德育存有破缺29-30
- 5. 未能有效提升人们道德修养的自觉性30-31
- (二) 当前预防犯罪中道德调节存在问题的原因31-39
- 1. 道德调节与法律制约未能实现有机的结合31-33
- 2. 社会矛盾冲突和价值失范33
- 3. 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存在漏洞33-35
- 4. 学校因素影响35-36
- 5. 家庭因素影响36-37
- 6. 自身道德思想浅薄37-39
- 三、 预防犯罪的道德对策39-53
- (一) 道德与法律的有机结合39-40
- (二) 社会道德预防40-44
- 1. 净化社会文化道德环境40-42
- 2. 加强社区的管理与服务职能42-44
- (三) 学校与家庭道德预防44-50
- 1. 学校道德预防44-47
- 2. 家庭道德预防47-49
- 3. 家庭教育应与各种社会教育力量相结合49-50
- (四) 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50-53
- 1.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50-51
- 2. 培养良好个性特征51
- 3. 自我情绪调节与自我需要调节51-52
- 4. 自我行为调节与自我兴趣调节52-53
- 结语53-54
- 注释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树华,石芳;论犯罪预防中的教育机制[J];法学杂志;2002年03期
2 张卓明;“道德法庭”与现代法治的冲突[J];法学;2001年06期
3 张宇;黄晶;;浅析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犯罪预防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4 马剑青;;论刑罚和道德在预防犯罪中的互补性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8期
5 黄立;论传统伦理资源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杨永林;《管子》犯罪预防思想浅析[J];管子学刊;2003年03期
7 陈特;;对道德与法律的思考——浅谈道德法律化[J];法制与社会;2012年36期
8 王兴;;浅谈孔子关于用道德教育预防犯罪的思想[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9 渝元;法律需要道德辅助[J];党政论坛;2005年08期
10 董颖;中国古代的预防犯罪体系[J];河北法学;199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预防犯罪的伦理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87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