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发展与管理的伦理考量与实践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28 09:31
【摘要】: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的拥有量的急剧增加,也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的矛盾直接指向了电动自行车。一方面是普通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是政府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逐步加强。如何平衡、协调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规范管理要求之间的关系,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是交通管理者的一大难题。这还需要交通工程管理具有特殊的伦理智慧,以人为本,以“和谐”为基础,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行驶安全,保障交通畅通,以及减少蓄电池的污染,具有非常实际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电动自行车的研究多是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和安全机理的角度出发,较少涉交通管理、环保的研究。目前基本没有从伦理尺度衡量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交通工程伦理和技术伦理以及“以人为本”的伦理核心对现代交通工具要求的研究。本文力图从交通伦理角度,浅析电动自行车的公共性,安全性,便捷性,环保性以及其对交通管理的法制法规提出的挑战。作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从其本身研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机理,更需要以交通伦理为前提,从管理制度入手,以构建公共、安全、低碳、便捷、协调、可持续的“和谐交通”。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无疑是其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支持城市扩大提高交通上的方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交通需要顾及市场需求,不能对电动自行车简单禁止,应当通过规范管理和规范技术要求来解决安全问题;同时强调通过管理规范的低碳交通的环保意义;依靠技术改造安全性能;依靠交通管理防止事故。 因此,本文以强调“以人为本”为基础,通过对目前电动自行车造成交通事故的调查现状为出发点,对我国交通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分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它山之石,攻得我国交通管理和技术改造之玉,以伦理视角探讨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与管理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47;B82-053
本文编号:260426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47;B82-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罗霞;曹锦;;城市自行车交通转移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郝学华,邹南昌,杨海英;自行车交通的两种观念比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1期
3 褚琴,高永,张鑫;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合理化浅析[J];城市交通;2004年02期
4 宁先圣;胡岩;;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朱葆伟;;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唐苏亚;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现状[J];电机技术;2004年02期
7 曹秉刚;;电动自行车技术新进展[J];电源技术应用;2007年06期
8 丁立民,王蒙;关注电动自行车[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2年03期
9 陈艳艳,刘小明,洪峰,罗铭;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发展策略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2年04期
10 缪明月;栗继红;蔡娜;;非机动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相关问题[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飞;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状况及管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石臣鹏;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3 罗江凡;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相关问题及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赵海燕;城市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助力车法律规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4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0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