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0-04-07 05:27
【摘要】: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对杜威的以实 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 础、基本内容、历史影响和历史贡献作了深入阐述。 杜威以美国广阔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深受 达尔文进化论、黑格尔辩证法和詹姆斯心理学的影响。在对历史上各种 道德教育思想的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道德教育理论 体系。 在德育价值方面,杜威持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道德没有绝对的价 值标准,所有的道德规范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都会改变。 在道德教育的目的方面,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高最后目的是形成 人格。道德教育不能只靠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应通过学校和社会生活来 进行。从实用主义原则出发,杜威认为必须从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来 考虑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在道德教育途径和内容方面,杜为主张应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 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杜威强调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主张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道德与学校道德的内容应 当是同一的。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但仍具有不可弥补的 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就其整个道德教育思想来说,它是建立在唯心 主义哲学体系基础上的,是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其理 论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许多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变 化而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它除了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更有赖于对 自身发展经验和传统的扬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教育与其他国家或 民族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经验,彼此有一个学习的 过程。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借鉴和发展的关系。 总之,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杜威的道德教育 思想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0-091;B8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小夕;;每次相遇都是一场重逢[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11期

2 南方;;“好奇”的被告[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02期

3 陈茉;;杜威:90后男生的《妈妈日记》[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9期

4 杨利君;;《道德情操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燕连福;;批评是价值哲学的真正开端——试论杜威对价值哲学的改造[J];世界哲学;2011年04期

6 刘华初;;论杜威的形而上学观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贞瑾;;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8 易连云;;《周易·蒙》中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9 刘华初;;论杜威对经验的改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魏建华;;克服本质主义:尼采与杜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9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珂;杜威:我还有一定差距[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杜威对中国有更深切的参与思想[N];东方早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洪波;华师大出版社引进38卷本《杜威全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哲学系 刘放桐;杜威:曾被误解的“实用主义”者[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吴子桐;杜威与现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张晓敏;杜威大胆预言一比零[N];中国体育报;2004年

8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力红;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4 尹怀斌;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D];复旦大学;2010年

5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6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庆平;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7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苗雪萍;洛克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7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17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