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社会责任心和想象接触的作用
【图文】:
研究一 道德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00 字左右的短文,时间 8 分钟;控制组的指导语为:在观亭序》有什么理解?请完成一篇 100 字左右的短文,时间”程序”程序由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编写并授权使用。程序可在没操作,界面仿真性极强,包括骰子图片和三个“GO”。被试转动后出现相应数字。三个数字之和在 3-12 之间,不会出
图 11 道德情绪和想象接触在评分差(自我-他人)上的交互作用( ± S.E.)5.2.5 讨论实验六旨在探讨道德情绪、想象接触与人际伪善的关系。首先,通过对情绪启的操作性检查,发现情绪启动是成功的,符合实验设计需要;其次,对高、低想象的被试进行随机访谈和书写内容的检查,发现想象接触启动有效。最后,通过描述及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道德情绪、想象接触对人际伪善都有直接作用,并且二者在交互作用。在低想象接触条件下,内疚组和同情组的人际伪善都显著低于控制组想象接触条件下,,三组之间没有差异。所得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在内疚和同情状态下,高想象接触组的被试评分差显低想象接触组,对他人的道德标准普遍高于自己。这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根据社理论和道德判断中的内-外团体效应,被试在进行高想象接触后,会减少对外群体成见,增加对其偏袒的程度,即使在他人作出违规行为时,也会偏袒对方(Erlandsson, B& B ckstr m, 2015; Valdesolo & DeSteno, 2007)。然而,实验结果显示,高想象接触提高被试对他人的理解,而是对行为违规者进行了更低的评分。这可能与社会投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梦雅;;道德情绪的可评价问题:为什么有些道德情绪是值得谴责的?[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年02期
2 任海霞;崔丽莹;;国外儿童的道德情绪研究与教育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年04期
3 宋江宁;;儿童道德情绪教育的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5年03期
4 李靖;;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4期
5 胥兴春;陈丽娜;;道德情绪与儿童公平行为的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年02期
6 韩丹;;消极道德情绪对意外之财享乐规避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46期
7 李占星;朱莉琪;;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发展与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6期
8 李正云,李伯黍;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05期
9 李占星;牛玉柏;朱莉琪;;不同目击者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年04期
10 杨慧娟;田春燕;李丹;;不同道德情境中大学生的道德情绪与干预倾向:人际身份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通讯;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茜;李淑清;莫书亮;;愿望和意图理解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世宏;李丹;;青少年家庭道德情绪、移情发展与社会行为适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正云;;过失情节的轻重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Alexandrina Buruian;马剑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的道德情绪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5 吴鹏;范晶;;道德情绪影响网络助人行为的研究——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6 宗利娟;袁潘;李丹;;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班级氛围的调节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赵晓繁;;积极道德情绪对情景下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8 滕召军;聂倩;郭成;;道德情绪的补偿效应: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对青少年内疚感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郑子怡;施晴;马伟军;冯睿;;王宝强离婚事件中道德情绪的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0 李婵;;青少年良心发展研究现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兰继军 张银环 范嘉欣;调整道德情绪归因 促进聋生道德感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冯晓杭 刘平;儿童小情绪 德育大文章[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郭绍俊;别再让孩子“漠视”伙伴淹死[N];中国妇女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晓雷;法律运行的道德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王汉瑛;产品伤害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声誉对消费者道德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章发旺;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伦理问题报告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东;教师行为对3-6岁幼儿道德情绪的影响及教育启示[D];长春师范大学;2018年
2 贾媛丽;道德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社会责任心和想象接触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茜;道德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条件下欺骗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陈文博;聚焦道德情绪—情绪研究热潮视域下道德心理学发展的契机与成就[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陈t
本文编号:2626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2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