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4-14 05:30
【摘要】: 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科学的高度发达和急剧变化,传统的精神、伦理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和危机。弗洛姆通过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将现代西方社会诊断为物质上丰裕,精神上却贫乏,道德上却衰落的病态社会,将现代人诊断为丧失自我,被全面异化了的人。为了使现代人从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生活的无意义状态中走出来,即走出精神与道德的困境,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禅宗佛学的心性观等多种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提出了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是以他的多重人性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一种以“爱”为核心,以自爱为最高价值,以对人性的自觉作为人道主义良心,以人的幸福作为价值批判标准,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为伦理目标的理论体系。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试图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合乎人性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以求人及其潜能的自我实现,并建立起一个人道化的“健全的社会”。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论述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并试图对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作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 第一部分从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构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来分析其思想的现实依据及理论依据,阐明第一个问题: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形成的原因。 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作为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基石的多重人性论。在“何谓人”的问题上,弗洛姆认为人是历史进化的产物,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具有自我意识和理性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弗洛姆人性论是一种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心理与理性、思维精神与感性活动在内的多层次的总体人性论。在弗洛姆看来多重的人性乃是道德的基础,以人性基础,提出只有人自己才能作为规定善恶的标准的原则,即善就是对人有好处,恶就是对人有害处。通过深入分析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人性基础,阐明第二个问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什么主张以人性为基础建立道德原则。 第三部分从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最高价值、人道主义良心、价值批判标准以及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目标五个方面论述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是以“爱”为核心,以自爱为最高价值,以对人性的自觉作为人道主义良心,以人的幸福作为价值批判标准,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为伦理目标构建他的伦理学体系的。阐明第三个问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什么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和价值等作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把实现“健全的社会”作为伦理目标。 第四部分论述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启示及其理论局限。通过挖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闪光之处,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实现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指出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局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红涯;李涛;;浅谈弗洛姆幸福思想中的生产性内涵及其当代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2 王明亮;;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3 董琦琦;;三种人——弗洛姆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观照与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柏文;李兆友;;埃里希·弗洛姆的“新人”思想探微[J];前沿;2011年13期

5 陈嘉楠;刘莹;张楠;;迷恋镣铐——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分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职冠楠;杜治平;;浅析弗洛姆“自我完善的人”[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7 曹音;;请留一点爱给自己[J];心理与健康;2011年05期

8 邓志伟;;浅析弗洛姆的三个伦理命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邓志伟;;浅析E.弗洛姆人道主义宗教思想[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冯芬;;静寂中的人性——读成一的《千山》[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巨才;;佛洛伊德的庸俗社会观[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林方;;马克思主义与人本心理学[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王家忠;;建立中国特色的分析社会心理学[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弗洛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暖暖;《爱的艺术》50周年全球纪念版上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赵刚;人类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山东临沂电大 宁良强;精神健康的理想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胡森林;放弃交流的幻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李圣华;再现“生活的艺术”[N];文艺报;2007年

7 ;好书告诉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张贵峰;“科学择偶”还是“金钱迷信”?[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姜琳 编写;新保守主义就是明日黄花[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大学读物·名校阅读进行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松;弗洛姆人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5 邓志伟;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萍;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8 崔德华;爱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微[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南燕;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静;弗洛姆人性理论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秀娟;弗洛姆人学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磊;人性·异化·爱[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刘微微;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观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陈默;拯救人性的爱[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慧芳;弗洛姆人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琳;弗洛姆论人的生存[D];湘潭大学;2002年

10 赵亮;关于弗洛姆爱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6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26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