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了凡四训》德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22:25
【摘要】:《了凡四训》成书于明朝。此书由四个篇章构成:第一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第四篇“谦德之效”。袁黄所处的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可以说,《了凡四训》是袁黄将时代特征与个人独特的人生际遇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本文以《了凡四训》伦理思想中的德福观为研究重点,期望通过厘清《了凡四训》的德福观,为我们探究德福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基于伦理学的视角,本文分三个部分讨论《了凡四训》的德福观。第一部分分析《了凡四训》德福观的渊源及主旨。袁黄德福思想的形成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部分,笔者先分析了《了凡四训》德福观的渊源,进而指出《了凡四训》德福观的主旨——德福一致。第二部分通过“克己向善”的具体实践来论证袁黄德福观的伦理要求。改过迁善、积善成德、惟谦受福是袁黄德福观为个体“得福”指出的实践路径。第三部分分析《了凡四训》德福观的价值启示,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去过“善”的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应;;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陈寿灿;于希勇;;浙江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5年04期

3 张丹;;《了凡四训》与佛教的解脱理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4 周慧;;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德福之辩[J];伦理学研究;2015年01期

5 姚蓓;桑明旭;;论《了凡四训》的“立命”观及其现实意义[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6 陈兰薰;;作为自传的《了凡四训》[J];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张丹;;《了凡四训》中的“善”与“过”[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8 刘坤;;浅谈《了凡四训》中的“改过”伦理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9 鲁克成;宋卫;;《了凡四训》对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2期

10 姚晶晶;;简论“命由我定”的命运观——以《了凡四训》文本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亚彬;严红枫;;浙江百姓传家训重家风[N];光明日报;2014年

2 齐善鸿;;积善的奥秘[N];中国经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一帆;康德论德福一致[D];西南大学;2015年

2 谭荣;《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孙占同;《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建国;试论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丽;明末的劝善思想和慈善事业[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1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31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