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道德冷漠现象的伦理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19 20:35
【摘要】:“道德冷漠”是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的不道德现象。直到大量的关于道德冷漠的新闻报道出现,我们才猛然发现,道德冷漠已经从个体的道德问题,演变成了我们社会的道德现象。道德冷漠的出现是对社会公正的严重破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分析和解决道德冷漠既是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深层次探究,又对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伦理学理论出发,并借鉴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冷漠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正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道德冷漠”的类型,道德冷漠分为旁观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两种类型,大量实例证明社会道德冷漠现象已十分严重。其次,说明道德冷漠的危害,冷漠导致人间关系的疏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第二部分:对产生道德冷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社会环境原因,由于经济变革的冲击、道德教育的缺陷、网络道德的欠缺和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影响,以及道德评价的偏移、道德赏罚的不当都为道德冷漠的提供了生存环境。其次是道德主体的原因,同情心、正义感、怜悯心的缺失,道德责任的失位,道德在人生价值中的边缘化是直接导致冷漠产生的元凶。 第三部分:对如何解决道德冷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解决冷漠首先从个体道德出发,通过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知,通过对情感机制的了解培养道德情感,通过正确的道德判断规范道德行为。其次要建设良好的道德环境,主要措施有重视公德建设和舆论环境建设。再次要健全的道德赏罚机制,为见义勇为立法保障,同时立法惩处见义不为者。还要落实道德责任,主要是依靠良心的内在监督机制。最后正确行使道德权利,坚定德福一致的道德信仰。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52
本文编号:2633712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康之;论人的良心及其功用——兼谈公共管理者的良心[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6期
2 田克俭;良心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及良心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3 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4 王雁菊,盖括;社会公德在新加坡[J];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02期
5 张卫平;;司法公正的法律技术与政策——对“彭宇案”的程序法思考[J];法学;2008年08期
6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32期
7 牟世晶;;对“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兼论社会道德建制[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8 石培华;天堂与地狱——知识经济时代的负面效应(上)[J];百科知识;1998年10期
9 严卫林;警惕学生的情感冷漠[J];班主任;2005年09期
10 杨义芹;;道德权利问题研究三十年[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琰;道德冷漠的形成及其扭转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蕴蕴;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3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3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