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7-03-24 02:00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容,处于诸道之首、教化之始的地位。传统孝道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领域、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代中国的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伦理文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宗教法制以及宗教信仰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有的性质造就了孝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国传统孝道由最初的简单孝观念发展成为具有国家统治意识的传统孝道,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祭祀祖先到宗教伦理,从宗教伦理发展成为家庭伦理,,再由家庭伦理演变成政治伦理。它对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为:养亲尊亲、传宗接代、善继善述、祭祖耀祖、移孝作忠。其孝敬父母、尊亲敬亲的内容是值得继承发展的,传统孝道的忠孝合一、等级观念、虚伪性的内容是应当批判和摒弃的。在当代中国,传统孝道和现时代的家庭观念、社会伦理会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厚葬久丧和节俭新风的冲突、养儿防老和养老社会化的冲突等。新孝道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孝道的内容包括:孝敬父母、精神赡养重于物质赡养、厚养重于厚葬、减少老人的忧虑等。社会主义新孝道具有情感性、民主性、时代性等特点。
【关键词】:传统孝道 传承 家庭伦理 批判继承 新孝道 和谐 民主 赡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1
  • 1.1 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论文结构10
  • 1.4 研究方法10
  • 1.5 创新点10-11
  • 2 传统孝道的起源、确立和演变11-18
  • 2.1 传统孝道的起源11-13
  • 2.1.1 远古时期的孝11
  • 2.1.2 夏商周时期的孝11-12
  • 2.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孝12-13
  • 2.2 传统孝道的确立13-15
  • 2.2.1 孝道确立的政治基础13
  • 2.2.2 孝道确立的教育基础13-14
  • 2.2.3 孝道确立的法制基础14
  • 2.2.4 孝道确立的实践基础14-15
  • 2.3 传统孝道的演变15-18
  • 2.3.1 孝道思想的盛行15
  • 2.3.2 孝道思想的实行15-16
  • 2.3.3 孝道思想的发展16
  • 2.3.4 封建孝道的没落16-18
  • 3 传统孝道的内容及扬弃18-24
  • 3.1 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18-20
  • 3.1.1 养亲尊亲18-19
  • 3.1.2 传宗接代19
  • 3.1.3 善继善述19
  • 3.1.4 祭祖耀祖19-20
  • 3.1.5 移孝作忠20
  • 3.2 传统孝道的精华20-21
  • 3.2.1 孝敬父母20-21
  • 3.2.2 尊亲敬亲21
  • 3.3 传统孝道的局限性21-24
  • 3.3.1 忠孝合一22
  • 3.3.2 等级观念22
  • 3.3.3 虚伪性22-23
  • 3.3.4 保守性23-24
  • 4 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困境24-28
  • 4.1 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面临困境的原因24-25
  • 4.1.1 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24
  • 4.1.2 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迁24-25
  • 4.1.3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5
  • 4.2 传统孝道观念与现时代精神的矛盾冲突25-28
  • 4.2.1 无违与平等的冲突25-26
  • 4.2.2 包庇与现代法制的冲突26
  • 4.2.3 重男轻女与独生子女的冲突26
  • 4.2.4 发肤受之父母与逝去奉献的冲突26-27
  • 4.2.5 厚葬久丧与节俭新风的冲突27
  • 4.2.6 膝下守亲与行万里路的冲突27
  • 4.2.7 养儿防老与养老社会化的冲突27-28
  • 5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及新孝道的构建28-38
  • 5.1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28-30
  • 5.1.1 有利于孝道风气的养成28
  • 5.1.2 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稳定28-29
  • 5.1.3 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子女教化29
  • 5.1.4 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必要资源29
  • 5.1.5 是抵御外来思想同化的支撑点29-30
  • 5.2 新孝道的构建30-35
  • 5.2.1 构建新孝道的原则30-31
  • 5.2.2 新孝道的内容31-33
  • 5.2.3 新孝道的合理构建途径33-35
  • 5.3 新孝道的特点35-38
  • 5.3.1 强烈的情感性35-36
  • 5.3.2 鲜明的民主性36
  • 5.3.3 突出的时代性36-37
  • 5.3.4 严整的规范性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饶红霞;;近三十年来汉代尊老养老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 王勇;;孝道、孝行与孝文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卢智增;;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何元国;;《曾子》泛化孝再评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廖小平;;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6 黄修明;中国古代孝道政治化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路丙辉;孔子孝文化辨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潘剑锋,张玉芬;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5年01期

9 谭学纯;汉字“家”的传统文化意蕴[J];思想战线;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大卫;《道德经》中名词概念翻译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怡然;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洁娟;先秦两汉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希文;《孝经》作者考[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