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探赜
发布时间:2020-05-29 08:38
【摘要】: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研究是当今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其缘起和哲学旨趣而言,在理论层面上生发于马克思伦理学发展的体系化要求,即试图向马克思伦理学本质内容的回归,建构马克思视域中的“技术伦理”的合理形态,进而深化和拓展对马克思伦理学的当代建构;在实践层面上发轫于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亦即应对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引发的诸多伦理难题的挑战,为制定技术政策和规划提供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借鉴。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关怀,确证了马克思技术伦理研究所具有的深层合法性,昭示了其研究所蕴含的重要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对技术伦理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为切入点,从当今技术时代引发的诸多伦理难题出发,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探求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尤其是归纳并阐述了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启示。本文认为,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实践融通了技术与伦理这两个曾经被认为毫不相干的领域,奠定了技术伦理构建的哲学基石;从技术与社会的产生、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社会对技术的影响的视域认识技术,为技术伦理思想的阐发奠定了技术社会整体论基础;认为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不应割裂,通过技术的媒介作用可以把二者联系起来;技术异化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异化,消除技术异化的途径是社会变革;技术并不是与价值无关和中立的,而是负载伦理价值的。毋庸置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受它所生活时代的限制,并且没有系统地从他全部思想中独立出来,但是它所包含的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究的。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在马克思伦理学和技术伦理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我国制定技术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它为技术与伦理的融通问题、技术的人性化发展问题、社会批判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技术伦理预见与评估体系的建构问题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2-057
本文编号:2686676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2-057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辛慧丽;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华;论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D];重庆大学;2011年
2 郑洪涛;当代我国高校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8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