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人格“崇高”

发布时间:2020-05-31 02:18
【摘要】:所谓“崇高”,是一种纯粹精神方面的境界,是指主体在面对与自己严峻对抗的客体世界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时所获得的理性超脱和精神提升。“崇高”在哲学意义上是人的一种自我证明,在现实意义上是对人感性生命形而上的崇敬和肯定。由于缺少崇高追求,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冷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呼唤崇高,追求崇高,实现崇高的人生信仰,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既有的研究大多从美学视角解读“崇高”现象,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解读“崇高”,论述“崇高”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格“崇高”是社会真、善观念的最高体现,它体现的是主体最高的精神力量,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自我牺牲,并付出超出一般的道德努力,这样才能够代表社会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格“崇高”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也是人之为人的关键,是人类生命的最高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美学视角的崇高和伦理学视角的崇高在对象范围、社会内容、社会本质、存在方式、表现形式,以及对主体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 构建“崇高”人格,涉及到包括学校教育和其他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个人自身的状况也有所涉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强调的是在“崇高”人格建构中,学校教育的作用。“崇高”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明确了“崇高”人格发展的基本要求,应从自由教育、和谐教育、超越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等几个方面来建构“崇高”人格。同时,也要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构建人格“崇高”,应着重从大力发展经济、保持道德信仰体系的开放性、发挥舆论导向功能等几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促进“崇高”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勇;;道德品质形成的系统过程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4期

2 余都学;;人格浅议[J];上海建设论苑;1997年01期

3 杨利萍;;谈中学的德育工作[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4 李炎峰;;浅谈高校美术教育如何渗透学生道德教育[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5 郭咏红;;浅谈在家庭中教孩子学做人[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 李华;;师德:永久的典范——浅析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7 王晗;;初中一年级学生道德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8 刘长春;;纵谈古代文学作品中文明元素的传承与素质教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宋慧;;对中学(职校)生三类心理障碍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3年04期

10 常品;;浅论创作主体人格与其风格的同步性[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学龙;;“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海涛;;改革开放与职业道德[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甘宝清;;学校体育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姚艳华;;顺时应势、求真务实,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李多海;杨爱东;许世成;;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卢翠玲;;开辟传美教育途径 探索传美教育方法[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9 时玉生;户红卫;;谈谈如何给心灵减肥[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钟其;;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协调力量[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旅美资深战略顾问 袁晓明;“自由经济腐蚀道德品质吗?”[N];东方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沈莹;学生道德品质量化为“人品币”引争议[N];中国妇女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郑颖;道德之光耀赣鄱[N];江西日报;2010年

4 实习生 王栋;珲春首次为道德模范颁奖[N];图们江报;2010年

5 广西马山县金钗镇金钗中心小学 梁华;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N];学知报;2011年

6 扶沟县韭园一中 史水旺;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N];周口日报;2011年

7 宁文;早恋与道德品质无关[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苏永生 实习生 贾琳 雨荷;让良好道德品质永驻孩子心田[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9 YMG记者 李仁;道德“种子”播撒港城大地[N];烟台日报;2011年

10 中山区教育局 张建坤;做一个具有道德领导力的校长[N];大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英;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金海;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方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帮寨;意识形态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变革[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许丽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彩;论人格“崇高”[D];郑州大学;2011年

2 米霞;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晓辉;论古罗马的共和传统[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万晶;道德品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宋志广;道德原型观的调查及其内隐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胡丁慧;论多元文化下公民道德品质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裕灿;完整职业教育不应忽视的另一半[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8 傅丽;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论《青草在歌唱》[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美玲;道德品质的内化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杨欲晓;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9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89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