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明;对生态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求是学刊;1992年02期
2 王珉;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8期
3 刘厚琴;先秦儒道生态伦理的相通性[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罗移山;论《周易》的生态伦理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程秀波;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州学刊;2003年04期
6 余卫国;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格·孟和;试论蒙古族草原生态伦理观[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9 杨波,张立盛;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生态伦理建设[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单正平;;生态伦理之我见[J];黄河;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泽宗;;比喻推理建构[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戴佐培;宋春林;李净;;基于本体的中医经络知识库的设计与开发[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伍伟;李兵;曾诚;;基于本体的语义Web服务注册平台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陈冬菊;张发军;宫玉梅;何天白;;在嵌段共聚物本体与薄膜中结晶形貌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广凯;魏鲲;金浩;潘金贵;;一种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模型[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06)论文集[C];2006年
6 康达周;徐宝文;陆建江;李言辉;;支持语义web模糊本体的描述逻辑(英文)[A];全国语域web与本体能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娜;左万利;袁福宇;张靖波;张慧杰;;使用本体语义提高文本聚类(英文)[A];全国语域web与本体能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端武;李晓鹏;王磊;成晓;;文本聚类中基于本体的相似性测度(英文)[A];全国语域web与本体能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畅;李宏伟;李勤超;;语义层次的知识推理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肃;杜军平;高田;;基于本体与知识背景的模式挖掘框架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家艳;川电三公司汽机工程处本体班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N];西南电力报;2002年
2 刘春田;“知识”的本体和现实形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黄瑞邋史忠植;加强知识的共享与重用[N];计算机世界;2007年
4 大江;锻造本体竞争力[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改革开放之窗创新活力之都[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任玉岭;一本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教材[N];光明日报;2003年
7 郑敏;也谈本体杂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宏图三胞高级副总裁 花贵侃;企业需要一条灵活的“尾巴”[N];电脑商报;2007年
9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 叶红;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蒋寒迪;生态伦理的内涵及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文华;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安杨;基于本体的网络地理服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严亚兰;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罗正鸿;D_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及其数学模拟[D];浙江大学;2003年
5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6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8 周明建;基于本体的开放式知识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景;本体理论及在农业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花卉学本体建模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10 胡鹤;本体方法及其时空推理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红;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尹瑞法;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显宁;论中国生态伦理的本土化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先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D];苏州大学;2001年
8 傅莉莉;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汤建龙;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姬志闯;“人”的失落与回归[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9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9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