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3:58
【摘要】: 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上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下到个人言行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虽然中国当代社会道德由于经济发展,也彰显了价值多元社会的趋势。然而,儒家伦理等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历史的悠久性和影响的深入性、广泛性,至今仍对现代社会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是礼仪的核心,传统家礼本身即具有维持家庭道德秩序的稳定性,其本质是一种家庭化的公共秩序。传统家礼的作用不仅在于规范道德主体的行为,借以维持家庭、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外部规范来教化道德主体,从而启发道德主体内在的道德自觉,培养人们的道德心,进而提高其道德境界,促使道德主体形成传统美德。因此,道德主体通过实践家礼可以形成传统美德,这是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所在。 首先,研究基于对“礼”和“家礼”之间外在相关性和内在互补性的探索,考察了家礼的本质。研究立足于“礼”源起的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哲学层面探索了“礼”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家礼是礼表现于家庭的一种形式,并通过探讨家礼产生的社会基础和伦理基础,得出中国传统家礼的本质,即:秩序。 其次,研究基于对中国传统家礼的源起与本质的探索,考察了家礼的特点,并归结为广泛性、渗透性、规范性、约束性以及可操作性等五个特点,并进一步得出,传统家礼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规定家庭成员角色、规范家庭成员间行为的一种准绳。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家礼是一种能够看得见的美德,是一种评价性极高的道德。 再次,研究基于对中国传统家礼蕴含美德的探讨,考察了家礼使道德主体拥有美德的过程。研究通过对道德主体实践家礼过程的分析,得出了家礼对个体美德的养成是一个由外向内再向外的过程,且期间经历了道德依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等三个阶段。研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道德主体通过践行家礼可以形成自身美德,进而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碧云;陈宏滨;;经济竞争活动中道德价值的齿接[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周永健;;论朱熹《家礼》的社会教化功能[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3 朱宏霜;;道德主体知行转化过程的社会属性论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张立;;从伦理学视野下看怎样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5 刘春梅;;道德内化:社会认同机制形成的逻辑基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6 常新;;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审美境界[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7 郭韶敏;;问题与困境: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内化生成状况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赵后起;;试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J];传承;2011年18期

9 李彩晶;;论道德他律与自律[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10 袁祖社;;文化的伦理本质与现代德性生活的价值真理——公共生活中“诚”与“真”品质的回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志刚;;《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翟双萍;;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与主体的道德认知[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5 张向众;李永s

本文编号:2699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99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