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性行为和道德的起源与进化
发布时间:2020-06-07 09:31
【摘要】: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片道德晴空,道德问题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要研究道德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必然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利他性。道德是通过行为体现的,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其他种群,所有生物群体的活动均与利他性有关。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学者们对道德的界定各不相同,但都没有排斥其研究对象是源于对种群的利他性行为的分析。利他行为的研究填补了道德问题的空缺,基于这样一个框架下的动物行为、人类本性问题就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 在对人的自我认识的整个进程中,大部分研究已经跨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中,人的伦理学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人际伦理、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以道德或善为对象的伦理学是否应该从规范的伦理学中解放出来?是否可以为之建立一个可描述的或可检验的科学陈述系统?道德进化的原因解释有没有确定性?这是目前伦理学中所争论的问题,也是笔者努力思考并审慎追索的问题。 为此,基于对上述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笔者力图寻找一些新的切入点,本文即是这方面的一点尝试。论文在借用郑慧子教授的“时空完备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利他性和道德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我们知道,伦理学的第三发展阶段环境伦理学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道德的问题。关于道德的科学研究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道德的运动学研究和动力学研究。本文即是力图从道德的运动学研究出发去探讨道德的起源与进化中人是一种怎样的状况。通过比较动物和人类的利他性行为,介绍了西方各种利他理论和理论之间的论争,运用利他理论分析了社会实践中人类个体、群体之间的利他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一个道德物种在他者包围的圈层中生存。文化进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从而人类之间的利他性行为也必然通过文化进化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
本文编号:2701214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鹤玲;刘奇;;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冲击和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刘鹤玲;;利他与合作: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策略和进化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刘鹤玲;利他之谜及其博弈论分析[J];科技导报;1998年03期
4 刘鹤玲;从竞争进化到合作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新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5 郑慧子;;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的天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周波;;利他行为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1年02期
7 房继明;;动物行为学知识简介(四)——动物的利他行为[J];生物学通报;1992年04期
8 刘鹤玲;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6期
9 刘鹤玲;亲缘、互惠与驯顺:利他理论的三次突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3期
10 郭菁;;互惠利他博弈的人学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270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0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