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留守儿童伦理关怀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22:10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伦理关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走出家门外出务工,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家庭将孩子留守家中由祖辈或是亲友代为照顾,“留守儿童”概念由此而来。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到6100万,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双亲的直接关怀与正确引导,导致留守儿童难以在正常的家庭伦理环境中成长,也使留守儿童产生了诸多精神和伦理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加以关注和关怀的问题。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各级政府、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共同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近些年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有关于留守儿童的事件,既影响到了社会和谐,也损害到了留守儿童自身的权益。如何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比国内权威组织发布的留守儿童数据,站在伦理学的角度从情感支持、幸福生活、教育公平和社会关爱这四个方面分析留守儿童的精神和伦理需求。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难以在正常的家庭伦理环境中成长。所以在现阶段,造成留守儿童诸多伦理需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自然的、天生的家庭伦理环境异化,导致留守儿童缺少深刻的亲子关系体验、榜样示范和家庭伦理关怀,故而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关怀。但目前人们关怀留守儿童的方式多以强制性条文制度和物质关怀等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伦理关怀则为我们从新的视角看待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路径。伦理关怀以及其关怀尺度和理论依据是需要我们深层次挖掘的理论问题。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实质含义是从“以人为本”的着眼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尊严与生存现状,关怀他们的伦理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立志成才,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而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关怀和保护留守儿童,必须把人道原则、公正原则和义务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动机与效果,精神和行为的完整统一。具体到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伦理关怀,需要我们从五个方面做出努力,包括落实政府伦理关怀责任、激发社会伦理关怀热情、营造学校伦理关怀氛围、履行家庭伦理关怀义务和唤醒留守儿童自身的伦理关怀意识,构建全方位的伦理关怀体系。为这个问题找到合理的伦理关怀的实践路径,使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为留守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留守儿童 伦理关怀 伦理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10-13
  • (一)留守儿童的伦理学角度研究11-12
  • (二)伦理关怀研究12-13
  • 三、研究方法13
  • 四、创新之处13-16
  • 第一章 留守儿童伦理问题概述16-24
  • 一、何谓“留守儿童”16
  • 二、留守儿童的伦理需求16-22
  • (一)留守儿童渴望情感支持的伦理需求17-18
  • (二)留守儿童渴望幸福生活的伦理需求18
  • (三)留守儿童渴望教育公平的伦理需求18-19
  • (四)留守儿童渴望社会关爱的伦理需求19
  • (五)留守儿童伦理需求的根本原因19-22
  • 三、关怀留守儿童的伦理视角22-24
  • 第二章 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尺度和原则24-32
  • 一、何谓留守儿童伦理关怀24
  • 二、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重要性24-26
  • (一)童年的成长25
  • (二)家庭的和谐25-26
  • (三)社会的稳定26
  • 三、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基本原则26-32
  • (一)人道原则26-28
  • (二)公正原则28-30
  • (三)义务原则30-32
  • 第三章 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实践路径32-38
  • 一、落实政府伦理关怀责任32-33
  • 二、激发社会伦理关怀热情33-35
  • 三、营造学校伦理关怀氛围35-36
  • 四、履行家庭伦理关怀义务36-37
  • 五、唤醒自身伦理关怀意识37-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艳华;何昱;;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伦理关怀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2 李俊奎;梁德友;;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维度与依据[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3 梁德友;傅瑞林;;论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中的人道主义原则[J];学理论;2009年32期

4 皮湘林;;老年闲暇的伦理关怀[J];伦理学研究;2010年05期

5 张居永;;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6 唐凯麟;张静;;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的伦理关怀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7 陈芬;网络技术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关怀[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龚会莲;论制度设计的伦理关怀[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葛晨虹;伦理关怀与社区管理[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孟凡平;;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肖文;;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晓刚;迟到的伦理关怀[N];中国摄影报;2014年

2 梁德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公共政策激发弱势群体潜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赵继伦;在伦理关怀中构建和谐社会[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建新;儿童国际收养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安琪;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及实践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石木珍;“蚁族”伦理关怀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玲;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王瀛;留守儿童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5 李婷;论弱势群体的制度伦理关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庆;论伦理关怀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实现路径[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项紫葳;我国“失独者”群体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王晓峰;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慧;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伟旭;新生社会群体“蚁族”的伦理问题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伦理关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1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