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6:14
本文关键词:道德内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内化问题是道德研究领域内的一个具体问题,它主要涉及的是外在的社会道德向个体内在品质转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探讨在社会道德状况不良的现状下显得很有必要,而且它关系到个体德性的形成以及人类道德生活方式的塑造,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对之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我国的道德内化理论研究在最近二十几年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但是这些研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道德内化概念需要继续厘清、道德内化机制的系统性研究需要得到加强、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需要继续明确化,道德内化研究需要得到深化和拓展。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法、系统科学法等方法,尝试着在伦理学视域内重新审视道德内化问题,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认识道德内化。第一章主要论述道德内化的概念和意义。道德内化大多时候都被理解为从外在道德向内在道德的转化过程。道德内化的主体是指个体,道德内化的方式具有主体化色彩,道德内化的对象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等复杂因素,道德内化的结果通常是形成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模式。道德内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道德内化既有助于形成个体德性,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生活方式。道德内化作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增加道德自觉因子,从根本上保证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发展的品质。第二章主要论述道德内化的机制。道德内化的机制是指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因果关系和运转方式,主要包括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和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心理意识机制和心理图式机制,心理意识机制侧重于认知、情感、意志在内化过程中的作用方式,而心理图式机制侧重于同化和顺化的作用方式。其中,道德内化的自我意识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成年之后也就自我意识真正成熟之后,外在道德向内在道德的转化可能更加有效。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主要包括社会依赖和社会交往、角色承担和道德熏染。个体的社会本质决定了道德内化的趋势,道德内化不仅仅是有待实现的目标,也是客观必然的过程。第三章主要论述道德内化的实现问题。目前,人们正在普遍化地实现着道德内化,但是实现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真正自觉的道德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因此需要促进道德内化。促进道德内化或者实现道德内化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自我修养和道德教育两条路径,自我修养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学习、省察、穷理、慎独,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价值澄清、对话交流、诱导启发。虽然方法众多,但道德内化的实现未必顺利,因为自我意识的缺陷、道德信念的缺失、社会道德变革创新不足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内化进程。要真正地促进道德内化,更需要解决的是传统的道德冲突问题、道德理由的确证问题,更需要提供出实施具体方式的必要性理由。
【关键词】:道德内化 主体 机制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论10-20
- 一、选题原因10-11
-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11-18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第一章 道德内化的概念和意义20-30
- 第一节 道德内化的概念20-27
- 一、内化及道德内化21-25
- 二、道德内化与道德教化、道德社会化25-26
- 三、道德内化与道德接受、道德认同26-27
- 第二节 道德内化的意义27-30
- 一、道德内化是道德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27-28
- 二、道德内化是个体德性形成的重要途径28
- 三、道德内化对道德生活方式的形成有根本性作用28-30
- 第二章 道德内化的机制30-43
- 第一节 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30-39
- 一、心理意识机制32-36
- 二、心理图式机制36-39
- 第二节 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39-43
- 一、社会依赖和社会交往40
- 二、角色承担40-41
- 三、道德熏染41-43
- 第三章 道德内化的实现43-56
- 第一节 道德内化的实现现状及实现标准43-45
- 第二节 道德内化的实现方式45-51
- 一、自我修养45-48
- 二、道德教育48-51
- 第三节 实现道德内化的阻碍因素51-56
- 一、自我意识的缺陷51-52
- 二、道德信念的缺失52-54
- 三、社会道德变革创新不足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59
- 后记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时工;;为什么要有道德[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2 龙静云;;试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6期
3 梁国彬;道德内化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导刊;1996年Z2期
4 朱敏;;简析道德内化过程中的几个概念[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李德顺;论信仰[J];前线;2000年02期
6 刘春琼;;“道德内化”究竟内化什么?——道德心理学的争鸣、转向及其教育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道德内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06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