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叔本华幸福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3:03

  本文关键词:叔本华幸福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种昏暗痛苦的氛围之中,资本主义和封建政权的矛盾日益加深。由康德创建的德国古典哲学到黑格尔发展到顶峰,古典哲学推崇理性对人们的指导作用。阿尔图·叔本华是意志论哲学的开创者,主张人的本质即是意志。在叔本华眼中,理性主义是伪善的乐观主义,人应该重视自身的价值,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开创了先河。同时,叔本华的思想中蕴含着对生存意志的肯定、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痛苦的排解,这些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叔本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进行分析。19世纪中叶的德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受到普遍质疑,理性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正是处于这种形势之下,叔本华吸收柏拉图、康德的理论精华,并结合印度哲学和基督教理论,举起非理性主义的大旗。本文第二部分论述叔本华幸福论的理论基础。通过确立意志的绝对地位,提出世界既是我的表象,又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和依据,确立意志本体论的理论基础地位。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痛苦的人生观,痛苦是伴随着原罪产生的,是永恒的、具体的,是人的宿命。人生徘徊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永远受到欲望的控制,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本文第三部分论述叔本华幸福论的内容和特征。叔本华把人生的一切痛苦都归结于生命意志,也就是无休无止的欲望,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由盲目冲动引起的对自身缺乏的渴望。缺乏永远不会停止或消失,任何一次满足都是居于需求得到缓解的基础上,都是短暂的、不真实的存在,而只有缺乏带来的痛苦永远存在。欲望给人带来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人无时无刻不在同欲望、意志、死亡和痛苦作斗争,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人在本质上都是利己的,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外在的功利,甘愿受到意志的奴役和驱使。“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表象”、“人所展现的表象”都在影响对幸福的界定,金钱、名声、地位、健康和德性都是欲望的对象,据此提出真正的幸福只是可以忍受的生活。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径是艺术创造、哲学探究和禁欲主义三种方式。艺术创造和哲学探究是暂时对意志的逃避,禁欲主义是对意志的根本否定。叔本华幸福论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唯意志主义、悲观主义、浪漫主义、禁欲主义和现实情怀。第四部分通过对叔本华幸福论本质特征的概述和分析,辩证的看待叔本华理论的进步和局限,并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状况,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启示。叔本华肯定人自身因素对幸福的关键作用,但也指出叔本华忽视人的社会历史性,带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和宿命论的思想带给人的阻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获得幸福就要坚持直面痛苦,抵御物质诱惑、注重内在、降低幸福预期和保持适度,肯定合理欲求的观念。21世纪的当代社会正面临着急剧的转型,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都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幸福论正是立足于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之上,为突出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独特的思维模式,避免人心浮躁,过分追求物欲,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叔本华 悲观主义 幸福论 意志 痛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516.41;B82-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5
  • (一) 研究意义10
  • 1. 理论意义10
  • 2. 实践意义10
  • (二) 研究现状10-13
  • 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 研究思路13
  • 2. 研究方法13-14
  • (四) 创新和不足14-15
  • 一、叔本华幸福论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15-21
  • (一) 社会背景16-17
  • 1. 政治分裂16
  • 2. 经济落后16
  • 3. 思想更替16-17
  • (二) 理论来源17-21
  • 1. 柏拉图的“理念论”17-18
  • 2. 基督教的原罪说18
  • 3. 印度哲学18-19
  • 4. 康德“自在之物”19-21
  • 二、叔本华幸福论的理论基础21-28
  • (一) 意志主义本体论21-25
  • 1.“世界是我的表象”21-23
  • 2.“世界是我的意志”23-25
  • (二) 悲观主义人生观25-28
  • 三、叔本华幸福论的内容及特征28-43
  • (一) 幸福的内涵28-29
  • (二) 影响幸福的因素29-34
  • 1.“人的自身”29-31
  • 2.“人所拥有的财产”31-32
  • 3.“人所展现的表象”32-34
  • (三) 获得幸福的途径34-40
  • 1. 艺术创造34-36
  • 2. 保持禁欲36-39
  • 3. 哲学探究39-40
  • (四) 叔本华幸福论的理论特征40-43
  • 1. 唯意志主义40-41
  • 2. 悲观主义41
  • 3. 浪漫主义41
  • 4. 禁欲主义41-42
  • 5. 现实情怀42-43
  • 四、叔本华幸福论的评价及当代启示43-49
  • (一) 叔本华幸福论的评价43-45
  • 1. 积极因素43-44
  • 2. 消极因素44-45
  • (二) 叔本华幸福论的当代启示45-49
  • 1. 直面痛苦人生,抵御物质诱惑45-46
  • 2. 丰富精神世界,降低幸福预期46-47
  • 3. 适度满足欲望,肯定合理欲求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用彤,钱文忠;叔本华思想中的东方因素[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3期

2 威尔·杜兰特;叔本华为什么那么痛苦?[J];出版参考;2003年20期

3 李刚,张华;论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及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邓喜道;简述叔本华意志论中的三个悖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高山杉;;《静v嫖募匪菔灞净髌房荚璠J];世界哲学;2007年02期

6 王增福;黄小晏;;简析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J];理论学习;2007年06期

7 宋孔翊;夏朝丰;;论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J];江汉论坛;2007年06期

8 王嘉军;;叔本华崇高理论研究之概观[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6期

9 熊哲宏;;叔本华:整个世界的蔑视者[J];全国新书目;2008年17期

10 李彬勇;;叔本华的寓言解读[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宏力;;叔本华的东方之梦[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2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一词的质疑[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诗;樊富珉;;社会网分析方法在分析团体治疗历程中的运用——以《叔本华的治疗》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庆麟;;王国维悲剧性格的文化渊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5 李步楼;;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高宣扬;西方掀起重评叔本华的新浪潮[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叔本华:从笑与哭中入思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圣生;重新发现叔本华的价值[N];文艺报;2002年

4 汪沛;我们应遵守的规则[N];西南电力报;2002年

5 宕子;口才欠佳的学者就不配在大学任教吗?[N];深圳商报;2010年

6 ■本报主笔 许知远 ■记 者 黄继新;约翰·格雷: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寿静心;面对金钱的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9 马俊;酒,填满理性和荒谬之间的空白[N];东方早报;2005年

10 范仄;偏爱艰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峥;叔本华和尼采论艺术与人生[D];武汉大学;2013年

2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2010年

4 史凯峰;充分根据律及其适用范围[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刚;叔本华“崇高”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炎;斯密与叔本华的同情观比较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s,

本文编号:271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1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