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道德哲学进路及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9:16
【摘要】:马克思道德哲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封建主义道德瓦解、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但其伦理却陷入困境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伦理学道德哲学的合理内核,结合实践探索,从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为人民谋福利”是他早期道德哲学思想塑造的核心观念,也是贯穿他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的道德理想在少年时代即开始塑造,大学阶段得到了提升,进而提出道德的良心进步与知识进步相一致的道德观;进入社会初期,马克思开始进行精神自由的道德权利反思,从塑造道德理想转化到关注道德实践,对社会上特权等级等不公平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进行猛烈地鞭打。自19世纪40——50年代,在对国家、市民和家庭伦理的研究中,他进一步提出个人权利的真正实现等问题,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思想。其实质是:揭示人类社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对唯心主义道德哲学予以否定、创建无产阶级道德哲学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揭示了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论证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辩证关系、区分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概念、阐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马克思道德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对思辨神学道德哲学的颠覆,使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及其方法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道德虚伪性的深刻揭露,给无产阶级指出了光明大道;为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理论来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行为规范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树立全面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2
本文编号:2734233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希仁;“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释义[J];道德与文明;2000年03期
2 金可溪;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1年02期
3 王振林;西方道德哲学合理性基础的摧毁与重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李春生;;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9年01期
5 克里斯托弗·阿瑟;臧峰宇;;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与马克思学的神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2期
6 樊浩;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道德哲学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曹峻;;道德失范及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曹典顺;;和谐社会观的道德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9 仰海峰;马克思与哲学观念的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金可溪;谈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评价──评美国《道德百科全书》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歪曲[J];人文杂志;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2734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3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