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小青;生态伦理与绿色消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强;西部可持续开发的道德规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余卫国;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文小勇,李磊,梁道刚;生态伦理:文化·功能·边缘化关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4期
5 彭家斌;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薛世平;人与自然:从错位到和谐──谈生态伦理意识的树立和强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9年02期
7 廖小平;生态伦理、代际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兼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2年03期
8 陈红,刘俊;生态伦理与人地系统优化[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邵永生;SARS的流行与生态伦理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8期
10 刘光明;对生态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J];求是学刊;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淑慧;;实践“三个代表”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2 吴云勇;;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喜良;鲁战会;;食品工业中的农业问题初探[A];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9年
4 陆大道;;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翟礼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筑工程地质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志祥;;ADS与核能可持续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龚胜生;郑利;;论西部公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烈;赵波;;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地理学和地理教育[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民;;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宁耘;林树权;;浅析制约北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步雪琳;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党建波;湖北菜粕后市涨势仍可持续[N];粮油市场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国庆 通讯员 覃东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中共湖南郴州市委书记 李大伦;发展重在可持续[N];人民日报;2000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李倩倩;去生活里体会“可持续”[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国家发改委主任 马凯;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葛守昆;聚焦江苏可持续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东方 苏北 余庆华;江苏代表:热议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吴鹏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N];闽南日报;2005年
10 国泰君安(香港) 吴险峰;中芯国际:盈利增长可持续[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暨南大学;2001年
4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关涛;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邱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华;我国蔗糖业竞争力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先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姚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D];苏州大学;2001年
3 尹瑞法;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彩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5 汤建龙;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莹;文学活动的生态审美视域与生态伦理叙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显宁;论中国生态伦理的本土化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项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10 傅莉莉;中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8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3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