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人伦本义可能性的探究—寻找中国古人对‘人’的预设

发布时间:2020-07-06 07:42
【摘要】: 本论文的重点在于找出中国古人如何观照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亦即中国古人对‘人’预设何在。并由之给出人伦本义的一种可能性,给出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架构模式。 中国的人是秉天地之性而生的,天地二义遵循乾者易知,坤者简能的含义,于人而言则为良知与良能,良知即为道心,以道心为主的人,是谓先天的人。而忘失道心的人是为后天的人。后天的人有五重自我,即游魂、识神、妄意、鬼魄和浊精。我将之分别解读为:立场之我、认知形式之我、意念之我、情魄之我与形躯之我,其所发为五欲,分别为喜、乐、欲、怒和哀。先天亦具有五重自我,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和元精。元性即为良知,元气即为良能。其所发分别为仁、礼、信、义和智。 人有先天与后天的人。由后天返还先天即为得,是德的含义,恰是洛书所载。而先后天合一即为道,正是河图所载之义。 本文给出了解释中国文化的一个可能的架构,以之可以对中国文化做一个整体的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09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3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