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8:06
【摘要】: 马克思主义道德在中国社会语境中遭遇“不在场”和“无根基”的话语危机,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广大学者、国民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道德危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何以有效问题。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道德话语样态,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为主题(说什么)、以人民大众为话语主体(谁在说、对谁说)、以传媒为主要载体(怎么说)的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因此,从道德话语权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主题、主体和载体何以有效是“在国内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益明显的状况下,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想观念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传统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主题有效性的软化首先在于与当今社会整体语境相关性的弱化。要解决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软化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主题的语境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出场路径。 道德话语本质直接反映的是话语“主体间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如何化解“主体间性”的沟通障碍是决定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我们既要确立坚持党的领导与公民参与的结合机制以寻求道德话语生产主体的合理化,又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真正培养、提高接受主体(民众)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资质,使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生产者的权威性与受众的认同实现和谐共生。 从技术层面看,道德话语的表达、沟通和传承离不开一定话语载体。从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到电子对话,道德话语载体的历史形态不断变化。大众传媒构成当今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最主要载体,我们要限制和消除传媒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正面价值导向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A811;B82-0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栗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3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3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