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马克思道德理论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1 08:56
【摘要】: 本文从道德概念的形式外延入手,分析了道德概念与伦理概念的区别,在道德概念形式的西方源头处追溯了道德的本义以及描述了这种本义的历史发展,追溯是一种返身回行的步伐,并不是要将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指回到开端。回到道德最本己处,把本质中最丰富的内容敞开,一切的出现都作为可能性为我们所触摸。道德作为“MOS”的运动要突破自身,首先就要和善有所交涉,由此过渡到对善的考察,善必然的与恶相对应,在善恶之比较中彰显了人之为人所使用自由意志的可贵之处,道德正是在这两极运动中的选择,择善的方向就是“mores”,现实的实现的程度就是“mos”,而每次的选择都是自由意志的结果。 道德作为实践理性,必须有道德内容的充实概念才能作为现实的规范指导生活,古希腊的节制、勇敢和智慧是内在的道德,只是对自己的德性,那么就还有对待他人的道德,这一道德称之为公正,公正关乎整个德性的实现。道德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扩充,原始的规范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关系,文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道德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继续膨胀,那么就会出现两种趋势,向着相对经验的道德感和向着绝对抽象的道德律。一方面由于道德感的强调而使道德成了人所要体验的重心,道德内容走向了相对经验,理性已经无法对这些经验概括整理,与通向道德理论的道路已经相去甚远,因此不再对其考察。一方面道德律是形式化的道德,但不是原来单纯的善恶形式,而是从具体道德内容中抽象出来,对道德内容高度概括的形式。 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恰好是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反叛式的继承。这个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对道德原则的摒弃,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承认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的基础作用。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基础,生产关系是道德经济基础,对异化的现实批判是道德的新途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是道德实现的动力,发展主义是道德的内在信念。 分析不是为了总结道德哲学的历史,而是为了寻找现有道德理论的先天缺陷,从而给未来的道德形而上学指明方向,尽管这一道路还十分遥远和漫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原嘉菲;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道德问题[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4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4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