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对国学教育的启示性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21 21:14
【摘要】: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社会交往提供了"生活世界"前提,并提出了"语言有效性三要求"的具体言语策略。国学传承与国学教育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故"商谈伦理学"的这两项内容之于国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性作用:第一,它要求国学教育具备"强实践性"与"广对象性"特征;第二,语言的"正确性""真实性"和"真诚性"原则为国学以及国学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可行性策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9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林丽萍;中国大陆学术期刊“麦当劳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福宝;后现代视域下心理治疗观的反思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彩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4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4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