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财产伦理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9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亚里士多德的社会和谐思想解读[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李培轶;;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思想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君;崔恒;;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治思想[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3期
4 贾文言;;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构建思想探析[J];东方论坛;2010年05期
5 马捷莎;李祥;;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及其启示[J];学术交流;2006年01期
6 李丽华;;亚里士多德的群体文化和谐思想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4期
7 潘建树;余庆东;;亚里士多德正义观探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8 田贵丹;李铁军;;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书评[J];华章;2010年34期
9 罗朝荣;;探析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体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10 贾文言;;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构建思想探析与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王南;;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春文;;物向世界的沉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姚介厚;;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之论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叶汝贤;张以明;;从实践哲学的视域看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钱捷;;谈谈康德的 transzendental[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锡蓉;事关伦理[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 单良子;初探: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美学思想[N];学知报;2011年
4 宋斌 南开大学哲学系;“人间”取象与类逻辑: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穆土;亚里士多德自然观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美]理查德·坎伯/文 吴万伟/编译;哲学的未来:别在摇椅里寻找智慧[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许苏民;我们如何求“是”[N];光明日报;2008年
8 哲学所 李存山;孔子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胡军;知识漫谈[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张惠娜;西方哲学是如何遗忘自然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3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金建伟;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论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6 罗伯中;20世纪之交的英美关系问题的哲学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东海;自我、自由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慧青;现实中的超越—论崇高[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黄超;论托马斯·阿奎那理性化的激情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涛;论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D];山东大学;2009年
4 钟鸣;亚里士多德的国家理论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建萍;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6 刘科;亚里士多德明智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8 张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彬;铿迪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及共同归宿[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重构[D];华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73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736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