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及道德之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7:46
【摘要】:信念是指个体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以此支配自身行动的个性倾向。落实至道德信念便是指个体坚信某些道德准则的正确性,乐于接受它,且能自觉地付诸实际行动的、稳定化的心理倾向,对道德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前人研究发现道德情绪左右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与决策,进一步探究影响道德情绪唤起的因素便是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同时,个体作出道德行为后伴随的幸福感,在现有研究结果中是时隐时现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分离也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本研究以诚信这一道德品质为例,从个体诚信信念的角度切入,分为两个部分:一、形成诚信信念的测量指标,通过内隐态度测验与行为倾向测量的结合实现;二、探究高诚信信念组被试与普通诚信信念组被试在诚信实验情境中,行为表现与情绪唤起上的差异,借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中的“孔颜乐处”现象的作出解读。具体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具有强力的预测作用。信念前测阶段,通过结合GNAT内隐态度测验和故事评定二者得分筛选出的高诚信信念组与普通诚信信念组,在之后的情境实验中,两组被试自行拿取的被试费与行为性质均存在差异显著。(2)是道德信念水平而非行为性质,对道德之乐的产生影响较大。结合前人构建的全面幸福感,在此基础上论证并引入了生命意义感上的两项指标和另外8 种积极情绪,作为道德之乐(moral well-being=SES + SVS + PA+ MLQ-P-NA-MLQ-S)的内涵指标。个体道德信念水平较高时,行为的差异会导致道德之乐水平的差异,信念水平一般时,行为的差异不会导致道德之乐水平的差异。(3)诚信行为会带给人们宁静、感激、希望和激励的积极情绪体验,避免罪恶感、神经质、分心和不爽的消极情绪体验;高诚信信念的人较之一般信念的人,作出诚信行为后更能感受到希望、感激、坚强和骄傲的积极情绪带来的力量,并唤起适当程度的紧张、恐惧、罪恶和羞耻的消极情绪来警戒自己,遵守自己处事的原则。其中,希望、感激和罪恶感为诚信之乐的最重要的情绪指标。(4)根据实验结果对“孔颜乐处”的现象作出心理学解读:“孔颜乐处”产生的前提是个体深谙成圣成贤的道德准则,并对这种准则抱持着极高的信念。可以说,若没有孔子对“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那般的深刻信念,即便践行了相同的行为,常人也无法获得类似孔子与颜回的乐境。周敦颐对“孔颜乐处”是一种“道充身安”的解读,这种“身安”并非全然的“安心”,而是一直伴随着适度“警钟长鸣”的安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4
【图文】:
GNAT实验包括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练习阶段被试对单独逡逑类别反应,正式实验阶段包括4种联合类别反应:诚信+自我、诚信+非自我、逡逑不诚信+自我和不诚信+非自我,详见图4-1:逡逑y邋练习阶段逦,
本文编号:278087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4
【图文】:
GNAT实验包括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练习阶段被试对单独逡逑类别反应,正式实验阶段包括4种联合类别反应:诚信+自我、诚信+非自我、逡逑不诚信+自我和不诚信+非自我,详见图4-1:逡逑y邋练习阶段逦,
本文编号:2780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808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