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文化建构

发布时间:2020-08-08 19:05
【摘要】:婚姻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的包含婚姻缔结、婚姻维系、婚姻解除等在内的婚姻行为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存在是婚姻伦理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然而,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关系的维度内,文化对婚姻伦理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文化的价值导向决定着婚姻伦理的价值形态并构建出婚姻伦理规范的价值坐标。特定社会的婚姻伦理规范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也必然导致社会和个人对婚姻的认识和看法发生变化,婚姻伦理也会随之发展和变化。文化对婚姻伦理的价值影响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显著表现。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文化是社会的主导文化,儒家文化是建立在血缘宗族基础上的差序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价值坐标下,产生了“父母之命”、“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等以宗族中的男性为中心的婚姻伦理规范;在近代社会中,变革传统文化、打破人的束缚、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重要的价值坐标,相应地产生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婚姻伦理规范;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价值坐标,“爱情”、“责任”、“男女平等”等成为社会的主导婚姻伦理规范;改革开放后,以“功利、自由、主体、理性”为特质的西方现代文化逐步影响中国社会,婚姻伦理呈现出重物质、重个体的特征。就现今中国社会而言,儒家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构成了现今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和价值背景。各种文化彼此交流碰撞并呈现出“儒家文化在总体弱化态势基础上依然有很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文化应有的主导地位弱化,西方现代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广泛,后现代文化在社会中初现端倪”的文化态势。多元文化形态的并存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矛盾和冲突,使得中国社会的婚姻出现了种种危机。婚姻既要面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差序之痛,又要承受现代文化功利至上而带来的物化之控,同时还要面对后现代文化追求价值虚无而产生的婚姻无序之困,以致出现了包办婚姻、物质婚姻、婚外情、换妻、一夜情等一系列婚姻伦理失范现象。针对现今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所带来了婚姻伦理失范现象,我们需要在多元并存的文化背景下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重塑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具体而言,就是要吸纳儒家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中有利于和谐健康的婚姻秩序形成的积极因素,抵制其消极因素给婚姻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营造和谐健康的婚姻伦理的文化环境,并以此为价值基础,建构以“爱情原则”、“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忠诚原则”、“平等原则”、“补偿原则”为内容,以“个人、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统一为准则的婚姻伦理体系,希冀能以此解决现今中国社会的婚姻伦理失范问题。与此同时,一定文化价值背景下的婚姻伦理只有融入到具体社会生活之中,内化为人们婚姻中的价值理念以及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解决现今中国社会的婚姻伦理失范问题。为此,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婚姻伦理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和完善婚姻伦理得以有效传播的“政府、家庭、学校、中间组织”路径,让婚姻在爱情、自由、平等、忠诚等的价值维度内产生和延续。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瑛;;百年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播与现代转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陈华明;李畅;;被深化的后现代文化——微博的文化认同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唐全中;;对多元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年08期

4 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几个关键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吴宁;冯旺舟;;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1期

6 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臧峰宇;;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5期

7 郗戈;;从资本逻辑看“全球现代性”的内在矛盾[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8 常士

本文编号:2785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85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