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孟子的“王道”发展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20:10
【摘要】: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中的“心性”、“内圣”学说得到广泛研究。学界有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新儒家等接续了孟子“心性之学”的传统,实现了儒学的延续发展。然而这一表述之下,将孟子的学说只冠以了“心性之学”之名,其“王道政治”的“外王”思想却被忽略淹没。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清晰地展现了孟子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主张,对当今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此立意,力图展现孟子“内圣外王”的思想全貌,探究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以期为我国当今的发展实践提出有益借鉴。孟子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中,以实现“王道”为终极发展目标。在反对“霸道政治”的前提下,孟子主张国家治理应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并且强调仁者居之,尊贤使能。对于如何实现王道治理,孟子提出了三重向度途径:第一,民贵君轻,以民为本;孟子提出了一系列的爱民主张,通过“贵民、养民、教民”的政策,确实保证老百姓的良好生存、安居乐业;第二,选贤与能,重义轻利:这是孟子对于统治阶层的要求。君主自身要不断提升德行,并且要选拔任命贤德之士;整个统治、治理阶层范围内,所有治理手段均应以道义当先,重义轻利,让利于民。第三,长远角度看,孟子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仁民爱物、取物以时,确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保证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孟子认为,唯有真正将仁义之德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活动之中,确实做到为政以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人类社会的好的发展。在我国当今发展实践的背景之下,孟子的发展伦理思想尤其值得借鉴。发展至今,我国社会矛盾逐渐展现,人民群众与权力阶层的矛盾问题、官员选拔任命、考核标准问题、自然社会生态问题等等,都可以从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中寻求灵感和借鉴。深入经典内部,立足现实立场,以现在视角重新审视经典,实现传统的现在化转化,才能切实做到以古为鉴,古为今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明;;论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J];伦理学研究;2015年06期

2 杨国荣;;儒家价值观:历史内涵与现代意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刘泽华;;论“王道”与“王制”——从传统“王道”思维中走出来[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4 李景林;;孟子的仁政思想——一种道义至上的精神[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魏义霞;;王道与仁政:孟子政治哲学及其审思[J];东岳论丛;2012年09期

6 龚群;;论先秦儒家的王道观念——兼论所谓“东亚价值”[J];哲学研究;2005年12期

7 周乾n

本文编号:2786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86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