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亚里士多德自制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9:02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提出:“要避开的品质有三种。恶、不能自制和兽性,其中两种品质的相反者很明白,一个我们叫做德性,另一个叫做自制。”自制与德性成为人们应该追求的品质,而不能自制、恶与兽性是人们需要避开的品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自制与不能自制就是德性与恶之间的中间品质,自制与德性靠得更近,与恶离得较远;不能自制与恶靠得更近,与德性靠得较远。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制是一种向善的好的品质,自制与不能自制相对,不能自制就是一种向恶的坏的品质。德性和恶之间同样存在自制与不能自制的中间品质,自制也成为了达到德性这种适度品质的纽带,不能自制则是通向恶。自制是具有选择的目的性,不能自制具有欲望的盲目性。自制者和不能自制者都有欲望,在欲望面前,自制者能舍弃欲望,按照理性的指引,对具体事物作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自制者,在欲望面前,听从欲望本身,欲望指到哪,人就盲目的跟随到哪,让人迷失,慢慢将人引向恶的深渊。 自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快乐。自制本身就是在引起人身体触觉和味觉快乐方面能够自制,所以自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快乐。自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德性。德性是人的高贵品质,品质的养成从个人做起,一切能求之较低品质实现的道德实践,不应该首先求之于高尚品质。自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幸福。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幸福的实现活动也是最为高尚和高贵的状态。幸福是活着的人一生必求而人们从来不会去谈一个死去的人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包含着快乐、闲暇和沉思。而作为不能自制的反义词的自制,主要指行动者在面对相反的诱惑时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最佳判断行事的能力或意志力。研究自制论就是要培养这种意志力,如此,人们才能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转化成为正确的行为,自制是一切道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0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秀伟;;亚里士多德自制概念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黄显中;;意志软弱:是什么与为什么——对亚里士多德“自制”概念的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周海春;;自制的疑难与亚里士多德的回应[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真;;苏格拉底为何认为“无人自愿作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翁学辉;王芳;;亚里士多德关于“不能自制与知识”的论述解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楚恒体;刘泽军;;论亚里士多德自制[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794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94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