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士大夫倭仁的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9:38
【摘要】: 倭仁是清末道咸年间的理学名臣和一代儒宗,他在对清末程朱理学思想的继承和复兴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中的某些合理内核迄今仍能带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故研究和探讨倭仁的伦理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1840年,英法的利船炮舰叩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之后,华夏四万万人民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命运到了危难关头,恪守“正统理学”的大清满朝文武官员、知识分子、社会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面对西方诸侵略者蛮横的强势和烧杀抢掠的野蛮暴行奋起了御侮自强的大旗。作为清廷理学名臣的倭仁也不例外,只不过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不是像洋务派那样试图借助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国家,而是试图通过诉诸于传统儒家的经世致用之道来立国图强。或许倭仁所走的道路与近代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那时我们无法理解,之后我们也未能客观地理解,但不管怎么样,倭仁在诸次论战或者政治斗争中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立国”和“如何强国”。 本文在搜集和甄别史料的基础上,系统地诠释了倭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倭仁的伦理道德思想秉承和延续了宋明程朱理学的主流观点,把自己造就成了晚清时局中的道德楷模;同时,倭仁也把自己逐步塑造成了一名集理学家、帝师首辅、师傅、翰林掌院、户部总理等皆为第一要务为一体的儒家士大夫。 具体而言,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倭仁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其方法。第一章则具体地介绍了倭仁的基本情况及其家族的文化、政治背景、倭仁治学的历程、学术思想转化的缘由、实践程朱理学的治学路径以及倭仁为政的基本历程。第二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倭仁性本“善”的人性论、安贫乐道的人生观、“仁义之外无功利”的非功利价值观、“在人心不在技艺,尚礼仪不尚权谋”的社会伦理观、倭仁的家庭伦理观、倭仁求“力行”的道德实践观等一系列内容。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倭仁伦理道德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第四章重点揭示了倭仁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包括倭仁伦理思想的道德本位、终极关怀和普世价值等。 笔者在本文中不能仅仅因为倭仁的伦理思想与清末“时务”主题不逮就持绝对的否定态度,并且对于时下人们研究倭仁理学思想所下的定论即称他为“封建主义顽固派或守旧派”的说法也不太苟同,认为这更多地是带有情感主义的色彩,而缺乏冷静的理性主义分析。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对倭仁的评价和定位是有失客观与公正的,进而笔者主张应把倭仁的思想特质和文化心理定位为“文化保守主义”似乎更恰当些。在笔者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倭仁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合理内核部分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价值,仍有值得扬弃的地方,故笔者认为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实事求是地对倭仁的伦理思想进行客观分析和公正评价,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为时代发展服务,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细珠;倭仁与吴廷栋交谊略论[J];安徽史学;1999年02期

2 信巍;;中国婚姻质量报告[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7年03期

3 李细珠;略论道咸同时期的理学复兴及其原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宫明;倭仁与曾国藩[J];近代史研究;1990年02期

5 李细珠;倭仁史实考证二则[J];近代史研究;1999年02期

6 张凌霄;倭仁及《倭文端公遗书》的伦理思想[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王比学;;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J];时代潮;2002年20期

8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9 李细珠;理学与“同治中兴”──倭仁与曾国藩比较观察[J];学术月刊;1999年03期

10 李细珠;倭仁远赴叶尔羌任职述论[J];西域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794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94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