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孝”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6:01
【摘要】:在古代中国,“士”是知识分子阶层,其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士孝”,即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孝道。与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和庶人之孝相比较,“士孝”要求士在家庭层面“善事父母”,在社会层面“为教以孝”,在国家层面“移孝作忠”。从历史演变来看,“士孝”在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士孝”形成的初始阶段,秦汉时期是“士孝”初步成型的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孝”由礼入法转变的开端,隋唐时期是“士孝”由礼入法的加强阶段,宋元时期是“士孝”发展的顶峰阶段,明清时期是“士孝”呈现两面性的阶段。反观当代中国,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存在不孝父母、因腐损孝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古为今用,借鉴“士孝”的积极成分来修正知识分子和公务员的孝道观,同时发掘“士孝”的现代价值来指导家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3.1
本文编号:2799578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宗华;;论荀子孝道观——以《子道》篇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4年12期
2 侯欣一;孝与汉代法制[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2 陈一风;《孝经注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韩宇彤;“勤恕廉明”-曾国藩为官之道论析[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郑晶晶;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3 杨兆国;唐代丁忧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汝娇;宋初孝治与包拯孝道[D];安徽大学;2012年
5 李维睿;略论明代官员丁忧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滢;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反思[D];郑州大学;2010年
7 佟敏育;“孝”与代际和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琳;余英时对先秦“士”文化的研究及其现代价值的抉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振华;“孝”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9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99578.html

